,主动舍弃利益为朝廷免费供给6万石食盐和100万石粮草,这是多么适合记入史书为太子歌功颂德的事迹,否则区区东海糜氏有什么资格入了太子殿下的眼?
好在这次糜竺见识了雒阳这座天宫的繁华,终于明白了权力的美妙和重量。
金钱在权力面前,一文不值!
(4107字)
——
ps:今天身体稍稍恢复了些许,还被送了几箱粽子,心情还行,所以先加个两千一百字的小更,求读者老爷们看在作者加更的份上多砸点月票砸死作者吧!
注1:最近查阅各大史书的《食货志》和《货殖志》,突然发现一个问题。
贞观时期的一石食盐最低价是100钱,贞观粮价最低粮价是一斗米4钱,也就是一石米40钱,一石食盐的价值能买2.5石米。
而虽然货币不同,但货币的购买力和食盐食盐、粮食的价格在昭宣中兴时期是恰好一致的,但昭宣时期是盐铁官营国家宏观控制了食盐买卖并未损失利润而是让盐商无法肆意抬价,并从中赚取了大量的利益和收取了高额的商税。
贞观时期却是继承了隋朝的政策完全开放允许民间自由开采和制备并贩卖食盐,是通过供大于需以及不收食盐的商业税来大幅降低食盐价格,但每当稍微出现点灾祸和时局稍微动荡一下,食盐价格就会暴涨。
直到安史之乱时期,第五琦和刘晏为了降低一石1100钱的高昂食盐价格,并筹措军费,才推行了“榷盐法”和“就场专卖”将食盐官营并规定定价,才将食盐价格再次打下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