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喘着粗气,提着董卓的鞋履,毫不客气地大声抱怨着。
董卓恶狠狠地瞪了董旻一眼,旋即脸上堆起尴尬的笑容,竟主动朝着这群士人俯身行了一礼,解释道:“诸位莫怪,某粗野鄙夫,在家中跣足惯了,方才出门急切,竟忘了着履,绝无轻视怠慢之意!”
众人看着眼前这位赤着脚的左将军,又看看董旻手中那双鞋履,先前那份疏离和审视的目光,不知不觉间缓和了许多。
董卓举止间那份粗鄙,此刻在他们眼中,也都透出几分憨厚与率真。
好歹是大汉的左将军,如今大汉仅次于太傅卢植与后将军皇甫嵩的名将,在大汉有着赫赫威名的大人物!
这样一位开府而治的重号将军,竟能如此放下身段,礼待他们这群被冷落许久的车骑将军府旧臣,无论是否是作秀,单就这份谦恭的姿态,已足以让他们为之动容。
前车骑将军府长史王谦,作为这群士人的领头人,看着董卓那讪讪的笑容,再回想起昔日何进那厮对待他们的态度,心中感慨万千。
他王谦的祖父是故太尉王龚,父亲是司空王畅,好歹也是二世三公之家,若非受党锢之祸牵连,又怎会拜入何进的车骑将军府?
若非先受党锢之祸,又遭何进牵连,如今也至少是个二千石朝臣!
落难时受到的尊重,反倒是更能进入人心。
董公,还是忠厚人呐!
王谦神色一整,郑重地整理了一下衣冠,向董卓深深弯下腰回了一礼,朗声道:“古有周公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以待天下之士!今观董公,亦有倒履相迎之诚!(注1)”
“谦,拜见左将军!”
(2504字)
——
注1:历史上第一次倒履相迎,应该是蔡邕和王灿(王谦之子)的故事,曹操和许攸那个则是跣足出迎,意思是一样的,但时间晚于蔡邕。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
《曹瞒传》:公闻攸来,跣出迎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