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地,有人拍了拍他的肩头,一声低语从耳边传来,“林子,沉心静气!”
1988年时,他制定了“海外拓展计划”,继而成立了明珠幻想。
在2001年春天的幻想集团‘誓师大会’上,幻想公关部制作了两面蔚蓝色的大旗,一面写着‘幻想集团’,一面写着‘盛洲数码’。
拆分大会时剑拔弩张的情形还历历在目,怎么这个时候又想起要郭伟回来呢?
靠低价吸引来的客户关心的不是业务和服务,选择你的唯一理由就是价格。这样的客户极易游离,一旦出现更低的价格就会跳槽。
25岁的孙红兵、同龄的郭伟、24岁的杨志远就这样进入了幻想……
当时郭伟的回答是:“第一,必须同意,第二,为什么不是我?”
见机行事,见招拆招吧。
20世纪80年代,打开窗户以后,华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增强,生产规模扩大,使成本下降,部分行业生产能力过剩,一些商品的利润空间增大,为企业进行价格战提供了原动力。
而在21世纪初,国内人民的生活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总体来说,此时依然还属于低收入、低购买力。
而华国国内的企业尚未积累足够的市场创新能力,只能以最原始的价格竞争手段占领和维持原有的市场。
“智林不会进公司的,你们那份心思就收起来吧。年后他就会去自己创业。”
智传柳不以为忤,示意他说下去,开会的目的就是要统一思想。
在成立明珠幻想的筹备过程中,智传柳发现老同志都是技术研发人员,长于研究,但冲劲不足,急需吸纳新鲜血液扩充团队。
可惜啊!
终归郭伟和他不是一路人!
“好嘞!”声音响亮的智林立刻起身,恭敬的取过文件,步履稳健的向外走去。
而郭伟和杨志远两人可是势同水火,否则这几年,也不会逼的父亲整出分家这么个招来。
“老师,请慎重!”郭伟一脸不忿的站了起来,旗帜鲜明的表达着反对意见。
这句话让智传柳无言以对,是啊,为什么不是他?
“老师,我们幻想还没有走到需要打价格战这一步!
靠打价格战来抢市场、争用户的企业,在某种程度上会被人认为是企业缺乏其他有效竞争优势的表现。
无论这小子以后会不会成为自家人,在这个阶段,绝对不能容忍他做大。
即便如此,郭伟还是对全国分公司一一查账、追查违规行为,在其整顿下,幻想控制住分公司的同时还确保了营业额稳步增长。郭伟在幻想里内获得了“替老板堵枪眼”的评价……
1991年,智传柳把28岁的郭伟提升为集团公司的企划部总经理,进入了总裁室。郭伟制定了一系列的幻想企业文化,想出了“世界失去幻想,人类将会怎样?”这一经典口号。
“盛洲数码一定会重新创造一个新的斯巴达克方阵。”
越长大,智林就越不理解,自己为什么就没有那个位置的继承权。
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郭伟大刀阔斧,将渝都分公司关门,将锦城分公司经理撤职,将星城、江夏分公司换帅……
为了自己的利益,必须将此刻还在摇篮里的果核公司扼杀掉。
“还不是因为太子之位!郭总输给了志远总,心里不服气,分家的时候又被志远总摆了一道,俩人算是结下死仇了。”
算了,现在别瞎想那么多,旻哥说的对,静心以待天时。
“幻想的未来要靠你们去开创,”智传柳对这两人说。
诸立楠、赵灵欢是做投资的,而敬陪末座的程国栋是做地产的。
这不是纯粹的内战,而是内外结合的苦战。
“好吓人,志远总和郭总就差摔杯子提板凳了。”
林旻见状微微一笑,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正常出声,“智林,帮我送一份文件去财务部。”
攀科技树的人,一旦运气爆棚,天知道会弄出什么东西来。
为什么是郭伟?
眼不见心不烦,这样要好受些吧。
三、申请复议,在郭伟努力下,最终有10位专家联名提请复议,最终幻想汉字系统成为了一等奖。
其实从情感上,智林他始终认为杨志远就是脑有反骨的魏延,甚至可能是司马懿!
他更欣赏郭伟这个屡次救驾的赵子龙。
郭伟主动去索要,实行三步走战略:
一、加大宣传,新闻连篇累牍报道幻想汉卡,让评选组专家对汉卡有印象;
而华亭交大计算机系研究生出身的杨志远就没那么风光了,为公司起草一份代理ibm电脑的投标书,上手就搞砸了,报价比对手高了一倍。
郭伟这种“将1%的希望变成100%现实”的努力,成了幻想的精神标杆:如果真想做成一件事,哪怕希望渺茫,仍要竭尽全力、勇往直前。
趁着伺弄茶水的功夫,小秘书们偷偷打望着巨头们的神情,回来后便开始了窃窃私语。
这在幻想的历史上,从未出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