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长倩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李唐忠臣。
武则天蓄谋改唐为周时,岑长倩非常活跃,同样发动门下弟子制造了大量祥瑞,论证武则天君临天下的天意合法性,是营造武则天登基政治氛围组的重要成员。
武周建朝时,岑长倩奏请给皇嗣李旦改姓武,武则天龙颜大悦,不但恩准岑长倩的提议,还赐给他五百户封邑,更赐岑长倩也陪着李旦一起姓武。
百官中受赐武姓的仅有五人,可见岑长情受武则天宠渥之深厚。
但岑长倩运作李旦改姓并非溜须拍马之举。
其目的在于让李旦继续作为储君,稳固其接班人的位置。
囿于时局和“二圣当朝”遗留下的雄厚政治资产,岑长倩和大部分朝臣知道挡不住妖后篡权,只能改为不反对武周代唐。
但这一切必须是在保证李氏子孙继任的前提下。
武则天百年之后,必须把皇位还给儿子。
这是岑长倩等人支持武则天称帝的政治底线。
因此,今天一看武承嗣狼子野心,武则天却无明确表示,眼瞅着就要真正葬送李唐,岑长倩毫不犹豫,直接开喷,指着王庆之的鼻子骂:“此辈聚众上书,必有奸人指使!请陛下严责,诛杀其党羽!”岑长倩话音落下,朝堂之上顿时剑拔弩张。
王庆之哪见过这等骇人威势,吓得跪倒在地,冷汗直流,瑟瑟发抖。
武承嗣依旧面无表情,但心中杀意已经升腾起来。
武三思眼中寒光一闪,冷笑道:“岑相此言差矣!万民请命乃天意所向,怎就成了“奸人指使’?莫非在岑相眼中,天下百姓都是奸佞不成?!”
武攸宜直接踏前一步,虎目圆睁,杀气四溢:“老相国慎言!王庆之乃洛阳良民,携万民书请命,何罪之有?”
武懿宗更不客气,戟指怒喝,直呼其名:“岑长倩!皇嗣不过暂居东宫,何来不可废立之说?尔等口口声声动摇国本,究竟是为大周社稷,还是另有所图?!今日万民请命,天意昭然,尔等百般阻挠,究竟意欲何为!”
就在这时,武攸暨突然上前一步,淡淡开口,声音虽缓却字字如刀:“老相国如此拼命阻拦,倒让本将军想起一事一一昔年先帝驾崩,当今陛下摄政,朝中也有那么几位“忠臣’,口口声声要保李唐正统。如今陛下已然登基,尔等还在阻挠武氏承嗣,莫非心里装的还是李唐江山?!”
这一顶大帽子扣下来,殿中气氛顿时凝固。
武家人齐齐转头看向武攸暨。
总感觉这小子有点间歇性的机智。
时而嫉妒那面首嫉妒的要死,无能狂怒,废物一个。
时而又总是能轻易指出要害,无论是明堂大宴时说吉祥话,还是今日把岑长倩往徐敬业那帮人身上引,都在戳当今陛下的肺管子,捅刀子捅的恰到好处。
果不其然,武则天想起那帮叛逆,脸色阴沉下来。
地官尚书格辅元见状,暗道不妙,立即出列声援:“陛下明鉴!岑相公忠体国,实为大周江山着想!皇嗣乃陛下亲子,废之则天下不安,魏王虽为宗亲,然非直系,恐难服众啊!”
这一刀也很精准。
武家人的脸色顿时难看起来。
狄仁杰跟着出列,他已经看出今日无法善了,再坐视下去,非但皇嗣储君之位难保,怕是岑相也会出事,所以立刻出言,而且捅的更狠:“天皇(李治)为陛下之夫,皇嗣为陛下之子,陛下拥有天下,当传子孙为万代基业,岂能以侄为嗣?自古未闻侄为天子而为姑立庙者。”
这老匹夫!!
武承嗣瞬间攥紧了拳头。
武家众人咬牙切齿,开始捉摸着怎么把这帮人弄死。
“臣附议!”
门下省纳言欧阳通第一个站出来。
“臣附议!”
御史中丞赵文恪跟着站出来。
“臣也附议!”
司刑少卿卢怀慎、夏官郎中杜景俭等十几人同时如风吹麦浪般纷纷站出折腰高喊“附议”二字,将整座大殿震得回声四起。
武承嗣给来俊臣、周兴递个眼色。
来俊臣目光扫过每一张脸,微微点头。
周兴露出微笑,他早就在等这帮人跳出来一一没人反对皇上,他这酷吏就要被清算了,这帮人闹得越欢,“反贼”越多,他越安全,本来还想造几个出来,现在倒是轻松了,他们送上门了。
“众卿之意,朕已知晓。”
武则天缓缓起身,九凤金冠上的珠玉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
“朕今日乏了。”
武则天淡淡道,目光却锐利如剑,“此事容后再议。王庆之……”
王庆之浑身一抖,额头紧紧贴着地面。
“朕准你随时入宫陈情。”
这个出人意料的决定让满朝文武都愣住了。
武承嗣先是一喜,随即又皱起眉头一一姑母这态度,到底是赞同还是反对?
随着“退朝”的宣唱,百官整齐行再拜礼,武承嗣俯身稽首,待他直起身来,只见姑母的九凤金冠已消失在帷幔之后,唯余珠玉相击的余音在殿中回荡。
公主府。
灵猊殿。
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