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尽干些有失身份的事
卫青认清现实,,赶紧把刘晖和霍去病带回未央宫。嗯,刘彻正在看奏折,见他们回来还诧异,“倒是快。”三人一道作揖见礼,卫青答道:“臣出宫门遇见他们的。”没去廷尉府,回来当然是快的。
刘彻应一声问:“诱得怎么样?”
“捉着了人,剩下的交给张廷尉。不过,我瞧着像是替死鬼。“刘侄赶紧走到刘彻之侧,见刘彻面前的米汤没了,自觉的续上。刘彻执奏本瞥过刘侄一眼问:“怀疑谁?”“淮南王之女刘陵。“刘侄直接的道破,刘彻扬起眉,端起米汤呷了一口,似在考虑什么。
刘侄笑眯眯的建议道:“父皇,咱们做一个大局呗。”听得刘彻执碗盏的动作一顿,做一个大局?“说来听听。“刘彻无所谓的让刘侄将主意道来,只要主意不错,何乐不为。刘侄马上将计划道与刘彻,卫青听在耳中不由正色以对,刘侄是要连匈奴也利用上?
刘彻听完后静默半响,“你倒是敢想。”
“淮安王之心不可不防。否则怎么能让女儿那什么…"刘侄不敢说出刘陵干的那些事,也是提醒刘彻别把这个事忘记,能那么干的人图的是什么,不能当作不知道。
诸侯王,大汉实施的是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行。自建国以来分封天下土地与诸侯王。
当年太祖高皇帝能得天下,也是拉拢了异姓诸侯王才能拖死西楚霸王项羽,得立大汉,在为大汉皇帝。
诸侯王,自太祖高皇帝以来,历代皇帝都一门心思打击诸侯王,想方设法削减他们的势力。
太祖高皇帝时解决了所有的异姓王,后来分封兄弟子孙于各地,希望血脉至亲能够守住大汉天下。
然诸侯势大,有权有兵有钱,危及中央。继位的大汉皇帝们用各种办法收回他们任免官员的权力,再以中央派兵前往各诸侯国内监视诸侯王。为了中央集权,大汉皇帝不遗余力,直到汉景帝刘启,也是刘彻的亲爹,刘侄的祖父时,平定七国之乱,才算真正让诸侯王们再也没有能力危及于皇权。而现在,刘彻听主父偃的建议,实施推恩令。所谓推恩令是要求由以前的各诸侯所管辖的区域只由其长子继承,改为其长子、次子、三子共同继承。
阳谋,明晃晃的阳谋,诸侯王们当然都有意见,可惜,他们没有说不的权力。毕竟没有兵没有权,谁能再跟他们一起造反?比起诸侯王,分明世家贵族之势越来越大,已然成为大汉的心腹大患。
刘彻笑了笑道:“以前不懂,什么时候懂的?”刘侄就能是以前不懂吗?那分明是装不懂。现在呢?
“我十岁能跟五岁一样?“刘侄注意到刘彻的视线落在她和霍去病身上,直接无视之。
刘彻点头,由衷道:“不然朕给你们讲讲?”一片静默,卫青内心震惊不矣,霍去病和刘侄……应该可能,不是那么个意思?
“不说你们一知半解,要是让人哄骗岂不闹出笑话?"刘彻的脑子冒出了主意,越想越以为可行,对,就这么说定了。刘侄……
“陛下无论想教什么,我都愿意学。"霍去病大抵是真不清楚情况的人,反而一本正经求解。
刘彻乐了,“好,朕教你。”
卫青不得不唤一声陛下。
“不然卫青你教?"刘彻打趣问,眼中的揶揄不曾掩饰。那不能,卫青老实垂拱,多一个字都不敢说了。“你的计划朕仔细和你舅舅他们研究后再说。你听不听?"刘彻把事情按下,计划是可行的,但得放放,须得考虑事情的周全性。倒是另一桩事可以先教刘侄立刻起身道:“不听。”
“不听是早就懂了?谁教的?"刘彻一看刘侄的反应,眯起眼睛危险的扫过周围的人,无声的似在询问周围的人,谁人如此胆大包天,敢教刘侄这东西。刘侄含糊的道:“百川书院里,姬夫人说了几句医术上的事,我听了一耳朵。”
她敢说是上辈子学的吗?
好在确实也在姬夫人那儿听了一耳朵,应该算是一知半解。提及百川书院,霍去病问:“我怎么没有碰见?”刘侄一滞,“姬夫人为女眷看诊的时候又不让你留下。”姬夫人也怕刘侄年纪小让人哄住,因而也借着给人看病的时候教起刘侄。当时的刘侄受到的震撼不轻。
知道古人早熟,但那也太早了吧。
十二三岁成婚,好些事一知半解,自伤亦不自知。姬夫人当时感慨颇深,只道女子们太过受罪。刘侄想到大汉的律法,大汉朝法定女子过十五岁不婚者,三十岁之前,分五等交税,每升一等加征一算,到三十岁加到五算。也就是一年得交六百钱。由此可以看出,大汉是提倡早婚早育的。
没有办法,若非如此,在这平均寿命不高的年代,不早婚早育,人口如何繁衍。
但因此而来,因为年纪太小而难产死去的女子数之不胜。刘侄道:“我不听。孩儿告退。”
走,麻利的走。朝刘彻和卫青一道福身,刘蛭那真是半点不犹豫的跑了。卫青……
刘彻一眼扫过霍去病问:“真要听?”
“陛下,阿铚懂的我都不懂。“霍去病语气中充满懊恼,不能接受刘侄懂的知识,他却一无所知。
刘彻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