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知了又跟着刘长康上山跑了两天,没什么收获,天不下雨,连菌子都没捡着一朵。
野菜倒是攒了一大堆,村里人忙着采茶,也鲜少来山上采野菜的。
村里人出发去集市那天,余知了默默背了个包袱跟在后头五步远。
四个叫花子,还都是孩子,村里人都没怎么在意。
老村长朝她招招手,“要去换些啥?”
余知了连忙上前,“换些杂粮米。”
“换粮食?这段时间粮食可不便宜。”
余知了露出一抹苦笑,“不便宜也得换啊,我弟弟妹妹都伤着呢。”
“你家妹子说,是遇着山贼了?”
余知了迟疑了两息还是点点头。
“放心吧,咱们村儿偏,一般人找不进去,村里也没听说附近有山贼的。
也不知道你们怎么路过村里的,那么偏都让你们找进去了。”
余知了连忙解释。
村长摆摆手,“没怀疑你,我们村就是一破种茶的村子,都是些市面上便宜的茶叶,能有值得人惦记的?
你要换东西,一会儿就和村子里的人一起吧,你年纪小面嫩,当心再被讹了。”
余知了连忙道谢。
“对了,我听说,你弟弟是学医的?”
余知了再次迟疑,也不知道二妮说了多少出去。
“学医好啊,咱们村那个土郎中来赶集,瞧着告示招医郎中,一去军营就把他收了,现在吃份例银子呢诶,你弟弟会治啥?”
余知了抿抿唇,“他就是看过几本杂书罢了。”
“本来,咱们村该走的早走了,就剩我们这些人,还说有个郎中跟着走能放心些。”
余知了抬头,“叔,您知道了?”
村长点点头,“你妹妹说,你们想等着我们一道上路,也去云归州,路上有个照应。”
余知了看着他半晌,才开口,“叔,我弟弟会治外伤风寒,也能识草药,能让我们跟着村里一道上路吗?”
村长沉吟片刻,“路上看病,收银子吗?”
余知了连忙摇头,“不收!但是.我们也没药. .”
“无事儿,村里人会抓些带上路,他会使就成。”
余知了连忙应下。
越走越远,余知了才发现,香茗村外,居然有个镇子。
就是没多少人,集市上人也少得可怜。
好些粮食还是陈粮,价格还不低。
余知了花了十文钱买了一个竹编的背篓,买了一三十斤杂粮面,还舍血本买了半斤猪肉。
镇上许多铺子都关门了,自京师破城以后,人越来越少,生怕蛮子再打过来。
余知了找了许久才找着卖布的摊子,甚至都没有铺子,就一处摊子支着。
“老板,有棉布吗?”
老板看她一眼,“有,不便宜哦。”
余知了不论如何也要扯上一尺布。
阿隼的伤口布料还是刘长康贴身的衣裳撕的,不规整不说,余知了总想给他更好的。
再有就是,她昨天夜里翻身的时候,用来束胸的粗布条子断了。
穷苦人家哪有肚兜?余知了压根不知道有那玩意儿,以前在余家余氏就没想着要给她买。
后来来了李家,阿婆见她胸部扁平,还以为还没发育呢,也没提这事儿。
实则是余知了偷偷用粗布条子紧紧裹起来了。
现在天没那么冷了,换些棉布人也舒适些。
她又买了许多辣椒、花椒一类的辛料,回去做干粮。
走时还没忍住回头买了半只鸡,长康说四君子汤的四味儿药材能入汤,回去炖给阿隼补身子!她这一趟,又花了快三两银子,最贵的就是背篓里那口价值半两银子的锅,比原来搞丢那口稍稍大上一吃了几天饼子,别说那三人,她都有些换口味了。
打碎的碗筷她则是从仙人洞里摸出来的,还附带了二十颗生鸡蛋,回去加餐!
知道村里人愿意带他们一起上路,几人都很高兴。
陈二妮在外头生火炖鸡汤,刘长康默默凑到余知了身边。
“余姐姐,你没发现,阿隼不是很喜欢陈二妮吗?”
余知了抬头,“她跟村里人说你会医的事情你不高兴了?”
刘长康摇摇头,“我就是觉得,她实在算不上一个好伙伴。”
“那你的意思是,让我把她扔路上?”
“不是,但是,她好吃懒做的,又自私,该提防还是提防着些吧,我爹就是识人不清才”
余知了叹口气,“说得简单,我要不管她,她这辈子再见不着爹娘了。
说轻了被卖去当丫鬟,说重了被卖进青楼,再严重些死外头了都没人收尸。
而且,她才十二岁,家里又有个受宠的哥哥,也没人教她怎么做人,自己吃饱才是人生要事,要不机灵些,饭桌都上不去。”
刘长康皱眉,“这么惨?”
余知了笑笑,“我就是这么过来的啊。要不是后来遇见了阿公阿婆,我比她还不如。
她在家,早就练就了一番看人眼色的好本事,好歹还能厚着脸皮求我带她。
换做我还做不出来,这何尝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