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道一瞪眼,怒道:“别废话,快去取来。”
“好好好,蛮不讲理的老头…”
贾琰无奈,只得回道书房,把上午研究过的那三卷兵书取了出来。
“诺,这就是我说的那三卷兵书,虽然不知是谁人所著,但却极为精妙,写下此书之人的军事才能,怕是不再孙,吴这等兵家圣人之下。”
老道迫不及待的接过其中一卷。
刚打开第一页,望着那序言之上如龙飞凤舞一般,霸气十足的字迹,老道的一颗心瞬间便为之一颤,就连翻书的手都莫名的有些颤抖。
原因很简单。
只因为这字迹实在是太熟悉了。
这一笔一划,根本就是他亲自教出来的。
“绝不会错。”
“当真是衡儿的手书,这一手飞白字体还是朕亲自教出来的!”
“这一定是衡儿当年留下的兵法!”
老道用颤抖的手,将兵书一直翻到最后一页,其上赫然抄录着一首大气磅礴的诗词。
青锋照月七星纹,铁臂开弓百战痕。
闻道云中擒敌首,始信天朝有虎臣。
“果然!”
老道眼眶一红,身子仿佛定格了,眼底隐隐有着泪光闪烁。
这正是当年衡儿最喜欢的诗词。
漠北一战之前,他还曾特意抄录此诗,赠与这个他最为宠爱,也是最为出众的皇子,望他大胜而还。只可惜,至此一别,父子俩此生此世都未能再见。
终究是落得个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可悲结局。
“衡儿的兵器还有兵书,怎么会落在贾琰这小子的手上?”
“衡儿的那位家臣究竟是想要替衡儿寻一传人,还是说…这孩子根本就是衡儿的血脉!?”老道深吸一口气,尽量保持着冷静。
而此刻,贾琰似乎是察觉到了老道情绪上的异样,忍不住关切道。
“老爷子,您怎么了?可是身体不舒服?”
闻言,老道抬头望向贾琰,只觉得越发亲切,熟悉,虽然相貌不尽相同,但眉眼,气质却是一般无二。仿佛当年那位英武不凡的长子又回到了他的面前,正如二十年前一般正在向父皇请安问好。老道眼眶一酸,瞬间老泪纵横,忍不住轻唤一声。
“衡儿…”
“啥?”
贾琰眨了眨眼,不知道眼前这位老爷子在喊谁。
可一旁的魏秋月却是听的头皮发麻,下意识的站起身来,原本明艳动人的俏脸瞬间变得煞白,惊呼道。“老祖宗”
老道这次才回过神来,刚才那哀切,落寞,酸楚的目光敛去,取而代之的则是一种凝重,刚毅,不容忤逆的威严,朝着魏秋月摆了摆手,低声道。
“没事。”
“年纪大了,刚才有些愣神,喊错了。”
魏秋月点了点头,竭力的保持着平静,可一双白玉般的素手却是下意识的紧握成拳,心中更是掀起一阵惊涛骇浪。
刚才她听的很清楚。
老皇爷刚才喊的那一声分明是衡儿。
而在诸位皇子当中能被太上皇这般称呼的只有一个。
当年的武王元衡。
这一刻,魏秋月终于想清楚了老皇爷为何对贾琰如此的青睐。
原来太上皇是在这贾家子的身上,看到了当年武王的影子。
可贾琰为何会和武王如此相像?
魏秋月双眸微凝,一个惊世骇俗的念头逐渐浮上心头。
再一联想到刚刚老皇爷在看到贾琰手中的那杆长槊和兵书时的失态模样,魏秋月更是不由自主的打了个寒颤。
老天爷!
难道说…贾琰是武王叔当年…
不!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当年的武王,绝不可能还有子嗣留存于世。
在最后的那场大清剿当中,连整个武王府都付之一炷,以今上的性子,又怎么可能会放过武王的子嗣?若不斩尽杀绝,他如何坐得稳皇位?
可若不是的话,那老皇爷为何又对他这般瞩目?难道就因为他在这小子的身上看到了武王当年的模样?一时之间,万般思绪涌上魏秋月的心头,搅得她心乱如麻,不知该如何是好,甚至开始后悔为何今日要跟老皇爷出这一趟宫。
而就在这时,却听到贾琰忽而开口道。
“老爷子,看您的样子,似乎是认识这两样东西的主人?”
老皇爷摩挲着手中的那卷兵书,苍老的眼眸中浮现几分怀念之意,轻声道。
“何止认识,老夫还熟悉的很。”
闻言,贾琰双眼一亮,来了精神,笑道。
“哦?真的么?杨叔说这事他当年的主上所留下的遗物,想来这位应该是一位统领千军万马的大将军嘞。”
“是啊!”
“他可是天生的将种,仅在而立之年,便立下过不输于冠军侯霍去病的功绩。”
“二十年前,他还曾亲率千军万马纵横漠北,杀的蛮族闻风丧胆,再不敢南下犯我边关,可谓是我大周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老道轻捋长须,眼中满是骄傲,一脸自得讲述着当年的往事。
贾琰也是听的胸中热血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