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
向伯兮自尽而死,一众员外被按察使司尽数抄家的消息很快就被送到越州。
越州军营中,陆云逸坐在桌案后,
看着手中文书,眼神凝重到了极点。
对于战事胜利,云南三司将要在内政上大展拳脚他早有预料。
但酷烈程度还是超乎了他的预料。
一行人被以谋逆的罪名尽数下狱,
一干主犯今日就被斩首,其亲族众人还在审问,俨然是一副抄家灭族之景象。
上一次如此刨根问底的清缴还是胡惟庸案之时,
那时,牵扯到了一些地方乡绅士绅,朝廷同样将其斩草除根。
但那时不同,有胡惟庸谋反在前,
所有人的注意都放在了他这一条大鱼之上,
对于一些边缘人物,不会过分关心。
就算是知道了朝廷会有一些矫枉过正,也不会在这个时候触朝廷的霉头。
现在不同,天罚之事固然明显,
但还不至于让朝堂震动,
而此刻宜良县对于这些员外赶尽杀绝之事,就尤为明显。
这让陆云逸觉得,局势似乎已经失去了控制。
自己像是游荡在大海中的孤舟,本就危险万分,
但因为局势的变化,大海还掀起了惊涛骇浪,偏偏他还无处可躲,冲在第一线。
陆云逸摇头苦笑,将手中文书放下,目光空洞,
看向那透过帷幔努力钻进来的一道道朝阳。
有时他在想,若是看不清局势或许会过得安稳一些。
但奈何,他看得真切。
大明朝廷又一次中央集权开始了。
对于地方,朝廷从未放弃过!
洪武九年朝廷把行中书省改为承宣布政使司,负责民政和财政,
同时设立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分别掌管地方司法和军政,
三司互不统辖,朝廷这才收回了地方的最终统治权力。
地方三司设立之后,确立了省、府、州、县的地方行政层级,
但奈何,朝廷的政令始终无法打破“皇权不下乡”的千年传统,
对“乡”这大明朝廷生活百姓最多的地方,无法做到有效治理,甚至政令都无法下达。
乡长里长在一众员外的支持下阳奉阴违、欺上瞒下是常有的事,屡见不鲜。
一旦如宜良县那般,所有员外联合起来,
足以让一县之长举步维艰,什么事都做不成。
现在,外敌解决,云南三司率先抽出了腰间长刀,砍向了乡贤士绅。
更让陆云逸不知好坏的是,
这把刀还是他阴差阳错,主动递上去的,这让陆云逸感慨世事无常。
分明想要尽快脱离旋涡,但奈何事情总是莫名其妙地找上来。
陆云逸低下脑袋,伸出手轻轻揉捏眉心。
他明明只是想用“天罚”一事,给朝廷递另一把刀,砍向淮西勋贵,以及那些对他不利之人的刀。
现在递了两把,也不知是好是坏。
朝局动荡,权贵、地方,与朝廷的矛盾愈发激烈,交锋之势已起!
他身为太子所属的“逆党”,定然会直面此等风波。
“唉”
陆云逸发出了一声叹息,
在心中仔细思索这些日子的所作所为,努力查缺补漏。
这与他行军打仗的理念一样,先做好自身,做好能做的所有准备,再考虑其他。
时间一点点流逝,从帷幔钻进来的阳光越来越多,外面的诸多声音也越来越多。
天亮了,又是一夜无眠。
陆云逸坐直身体,看了看有些凌乱的书桌,以及四处散落,有关农学的书籍,嘴角抿了抿。
若是甘薯能够在两三年内种植成功,
毫无疑问这是一道亮到不能再亮的护身符,凭借此等功勋,或许能够躲过来自双方的共同清算。
不,这还不够。
想到这,陆云逸眼神锐利,猛地站起身,
快步走向营寨一旁的脸盆处,
舀起一瓢凉水,将脑袋扎了进去,
冰冷的凉水顷刻间堵住了五官,
汹涌而来的凉意让他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
过了许久,等胸膛处的莫名压迫感消失之后!
陆云逸才猛地将脑袋抽了出来,剧烈地大口喘息,眼中血丝愈发弥漫。
他从一侧拿过毛巾,用力在脸上摩擦,将熬夜带来的油腻尽数擦干。
做完这一切后,他打理一番头发,
拿上头甲与长刀,快步走出了军帐。
很快,一行护卫跟随他离开军营,向着越州府衙方向而去。
不到一刻钟,陆云逸在一座守卫森严的府邸前停下,
见他到来,守卫的军卒猛地直起腰杆,昏昏欲睡的眼睛顷刻间睡意全无。
“大人!”
陆云逸下马,点了点头,快步走入府邸,
说是府邸,其实是越州府衙附近的一座装饰尚可的民宅。
与庆州家中一般,只有两进,作为安置家眷的居所。
进入府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