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君臣奏对(2 / 4)

其横放于双手,

“启禀陛下,这是此事的前因后果,

微臣已经详细记录其中,事无巨细。”

一旁的大太监连忙上前,将文书拿了过来,仔细检查后呈了上去。

洪武皇帝拿过文书,快速将其打开仔细查看。

渐渐地,他略微勾起的眼角沉了下来!

面相从刚刚的冷峻变得面无表情,白的胡子以及眉毛随风而动,让他威势更甚。

预想之中的大怒并没有出现。

他将文书默默递到了太子朱标身前,

此举反而让武英殿的气氛凝重的要滴出水来。

太子朱标接过文书,快速翻看!

呼吸略显急促,眉心狂跳,怒而出声:

“岂有此理!!!”

“逆贼!都是逆贼!!”

他看向身旁的父亲,沉声开口:

“父皇,那手推车乃是利国利民之物,

却被他们说成了奇技淫巧,还引动民变,此乃谋逆!”

朱元璋没有开口,依旧面无表情,像是在想着什么。

太子朱标看向李景隆,给予肯定:

“九江,此事做得虽然不合规矩,

但天理人情不必细诉,

对于此等逆贼,干脆利索地杀了反倒是便宜了。”

这么一说,朱元璋淡淡瞥了自己儿子一眼,

知道这是他在为京军开脱,便轻笑一声:

“一码事归一码事,陈志泽官逼民反,自有朝堂法度惩处。

而你们为军伍中人,当街杀朝堂命官,同样有法度惩处。”

而后他看向朱标,吩咐道:

“太子,着令三司联合查办此案,幕后一应真凶一个都不能跑,

那陈志泽等人若是意图谋反,

该杀杀该判判,到时将结果传阅天下。

死在事端中的百姓要妥善处置,不得寒了人心。”

“是,儿臣遵命。”

太子朱标站在身旁,微微拱手。

朱元璋点了点头,转而看向李景隆与陆云逸,冷哼一声:

“私设公堂,你们倒是好大的胆子,停职查办,罚俸一年。

事情未有结果之前,不得离京,不得掌兵!”

此话一出,下首的二人微微拱手,齐声道“是”,心里松了口气,

此举无异于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接着,李景隆脸上凝重起来,朝着朱元璋拱了拱手:

“陛下,经过这场战事,

臣才知道当年父亲与陛下当年行军打仗多么辛苦,

以往臣一直不懂,不就是坐在军帐中发号施令嘛,能费多大劲。现在臣懂了,行军打仗操劳至极,您与父亲都太辛苦了。”

不知为何,在他说了此话后,武英殿的气氛突兀变得柔和起来。

朱元璋嘴角隐隐有着笑意,颇有意味地瞥了一眼太子:

“当年太子也是这般想的。

认为朕每日坐在御书房里好生快活,可当他开始处理朝政之后,也是叫苦不迭。

你们这些孩子都是这样,

父辈走过的路不重新走一遍,不知道辛苦啊。”

朱元璋看向一旁的陆云逸,有些意味深长地打量着他,道:

“倒是你,年纪轻轻吃得了苦,心智也成熟,这是你父亲教的?”

陆云逸心神凛然,微微躬身:

“回禀陛下,父亲乃洪武三年举人,行事古板沉迷书籍。

微臣耳濡目染之下,学到了几分。”

一旁的大太监有些怪异地看着陆云逸。

在他印象中,京中的年轻人除了曹国公之外,

对于陛下都显得诚惶诚恐,拘束无比。

眼前这来自边疆的将军,倒是大大方方。

他微微侧头,见皇帝脸颊上的皱纹舒展,心中大定,便知陛下此刻心情极好。

朱元璋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

“你父亲能以举人之身到关外传学,尽是如此,就比这天下不知多少读书人要好啊。”

陆云逸恭敬回答:

“启禀陛下,自麓川一战后,微臣算是懂得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对待边民,一味地怀柔又或刀兵镇压都不可取。

而是要让他们通读经书,读书识字,明白道理,

知道大明乃天下中央王朝,让他们从见识上认同大明。”

此言一出,太子朱标有些诧异地看了眼陆云逸,旋即露出笑容:

“此言极好,如今边镇百姓对于大明略显懵懂,

甚至有一些山村到现在还不知外面改朝换代。

想要让他们归心,难如登天,

最好的办法就是传播王化,教化万民,

你能看到这一点,极好!”

朱元璋也有些欣慰,问道:

“你父走科举,行教化之道,为何你反而从军了?”

陆云逸陡然变得尴尬起来,不自在地挠了挠头,支支吾吾开口:

“回禀陛下,微臣也只是能说一说大话,

若是让微臣去学那四书五经,也是一窍不通。

在庆州时,父亲就对微臣的字颇有争议,动辄打骂

最新小说: 尚书千金投井后通灵?全京城慌了 她搬空家产相随,冷面长官红温了 这个鸣人是玩家 白莲花退散!真千金她要C位出道 神豪宿主绑定了我 参加豪门综艺,我靠砸钱爆红全网 和前世宿敌成亲后(双重生) 1982,从见手青中毒开始 火影:我设计的副本让全忍界破防 美利坚打猎:从荒野独居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