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微变,从先前的经验来看,
能去到各地练兵的人大多都是公侯勋贵,要么是都督府的几位都督,
如今一次就要派出十多位公侯,局势已经严峻到了如此地步?
他侧头看向陆云逸,忧心忡忡。
陆云逸给了他一个放宽心的眼神,低声道:
“放心吧,对外的战事能打赢,对内的战事同样可以。”
时间流逝,夕阳的余晖已经接近尾声,
最后一抹灿烂从天边划过,在大明皇城留下了浓墨的金色。
朱红的纱漆在夕阳照耀下更显恢宏,一排排大殿紧密相连,一种肃穆开始在皇城弥漫。
皇城东北角,一块巨大的泥地就这么坐落在巍峨的皇城中。
几个身着粗布麻衣的老农正弓着身子,在泥地上忙碌地穿梭着。
他们的双手沾满泥土,却丝毫不在意,
仔细地扒拉着泥土,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小心谨慎。
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勾勒出一道道金色的轮廓。
不远处,几名太监模样的人站在一旁,
手中拿着笔墨和簿册,不时地记录着什么。
这时,一名身穿蓝衣的小太监匆匆跑了过来,在绯袍大太监身前站定,轻声说道:
“老祖宗,太子进宫了。”
大太监瞥了他一眼,轻轻点了点头:
“知道了,下去吧。”
“是。”
等小太监走后,大太监看向在地里忙活、如同老农一般身穿汗衫的陛下,
酝酿了片刻,提起衣摆,小心翼翼地踩着空地走了进去。
很快,他的行动就被朱元璋察觉,他猛地转头,喝道:
“你进来作甚?出去!”
大太监连忙顿住脚步,小心翼翼地后退,一边后退一边小声说着:
“陛下,太子殿下进宫了。”
刚要弯腰的朱元璋停住动作,回头看去:
“这么晚了来作甚?”
不等太监回答,他便看向同样在地里忙活的几人,嚷嚷道:
“你们先忙着,朕去去就来。”
隔壁戴着草帽的“老农”没有起身,只是将脑袋抬了抬:
“陛下,您可别来添乱了,这么多道,就属您那一道长势不好。”
朱元璋嘴角微微抽动,脸色有些挂不住,骂道:
“朕只是疏于政务,不勤打理,等朕忙完这一阵,好好收拾你们这群老东西!”
此话一出,原本正弯腰耕种的几名“老农”都将脑袋抬了起来,哈哈大笑,其中一人说道:“陛下,这甘薯的确能活,
依我看您就甭来了,让他自己长,可能长得还好些。”
朱元璋怒不可遏,一把薅下了脑袋上戴的草帽,用力丢了过去,骂骂咧咧地走开!
大太监看着陛下怒气冲冲的模样,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开口:
“几位爷,您们老人家都一把年纪了,就别惹陛下生气了。
陛下是个好胜的性子,如今整日往地里跑,政务都耽搁了,也让陛下歇歇吧。”
那名戴草帽的老农撇了撇嘴,骂道:
“你这老太监懂什么,整日在那御书房里坐着,穿得光鲜亮丽,不活动活动才会出大事,在这地里多出出汗,没坏处。”
“就是就是,咱们与陛下都认识几十年了,你倒是来指手画脚了,赶紧滚蛋。”
一行老农纷纷呵斥,大太监不敢招惹,拱了拱手快步离开。
这些农政院的老爷们,他谁也惹不起。
尤其如今又种上了甘薯,眼见甘薯越来越大,
这整个皇城东北角,谁都不能靠近,还有三千禁军严防死守
一身老农打扮的朱元璋快步走在皇城中,
一众太监跟在身后,大太监还时常嚷嚷:
“陛下,您慢点走。”
但朱元璋却不予理会,甩着袖子走在最前,没一会儿就来到了武英殿前。
还不等靠近,他一眼就看到了殿前广场上的一行人,眼睛眯了眯,
将步伐放慢一些,白的胡子轻轻抖动。
随着走近,他看到了自己的大孙朱允熥,
也看到了他正坐在一个模样怪异的事物上迈双腿,在殿前广场转悠。
他的步伐越来越慢,心中不停思忖,这是个何物。
朱元璋很快就看到了站在那里的陆云逸,心中有些明悟,或许就是这小子钻研出来的新物件。
这也能解释为何太子匆匆进宫。
想明白了这点,朱元璋再看那新奇物件,就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此物.此物新奇!”
做了将近三十年皇帝,一直走在大明变革的第一线。
他几乎略一思量,便知晓了此物价值,缓慢的步伐加快,恢复了以往的匆匆模样。
这时,殿前的众人也看到了匆匆赶来的朱元璋,
虽然对他这一身打扮很是怪异,但不敢怠慢,连忙躬身行礼:
“拜见陛下。”
太子见怪不怪,快步走上前去搀扶着父皇,低声道:
“父皇,陆云逸送给了允熥一个好物件,您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