裨益。
然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其功高难封,朝堂之上,或为众矢之的。
虽战时为帝国砥柱,然久处朝堂,反成隐患。”
说完,郭宁妃脸上闪过一丝心疼,轻轻抓住了身旁陛下的手掌:
“陛下,您受累了。”
朱元璋轻笑一声,抓住了宁妃的手,“还是你懂朕啊。”
他转而看向前方诸多空空如也的菜碟,淡淡开口:
“朕从来都不怕骂名,朝野上下说朕狡兔死,走狗烹,朕不在意。”
“朕在意的,是一个忠心为国的贤臣,
最后却变为了朝廷的阻碍,甚至在明里暗里对抗朝廷。”
“朕一直都没有变,朕从起兵第一日起,
就曾发誓以后不能再挨饿,这个目标很快便达到了。
但朕见这大好江山打成一片,生灵涂炭。
与朕以前那般,沿路乞讨,挨饿受冻的百姓不计其数。
朕的誓言变了,要让这天下百姓都不再挨饿。
后来当了皇帝,朕也在做了。
可身边的人却越来越少,不知多少老兄弟觉得。
朝廷只要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行了,
不用大银钱去管那些百姓,让其自谋生路即可。
但,他们是臣子,朕可是皇帝啊。
他们考虑的是家事,
但朕的家,不是皇宫,而是这大明,又何尝不是家事?
诸多百姓,都是朕的子民,朕不能不管。
于是,朝廷对外动兵,对内肃反。
慢慢地,朕发现。
与诸多老兄弟的关系愈发疏远了,兄弟变成了君臣,朋友变成了敌人。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此话在朕起兵时就知道,但直到做了皇帝,才真正知道此言厉害。
但不论如何,朕不会停止,
任何挡在朝廷面前的人,朕都不会留情。”
“陛下,您受累了”宁妃喃喃低语。
不知何时,她已泪流满面。
她知道,对于军伍中人来说,兄弟反目无异于子嗣夭折
而如今,有那么多的兄弟反目.
“朕不累,虽然有许多人背叛了朝廷,背叛了当初的誓言。
但无妨,大明万万人,
总是有心怀天下之人站出来,
朕走到如今,靠的就是这些忠君爱国之人。
陆云逸,北地边民,若真算起来,十几年前他还是个草原人。但那又如何?
他不贪不抢,不爱美色不喜钱财,为大明建功立业。
这就是大明忠臣,天下百姓依托。
朕不知道他长大后会不会变,
但朕不想看到他与太子君臣一场,落得个分崩离析。
现在,如此局面,也算是个好结局。”
郭宁妃眼眶通红,轻轻掐了一下身旁陛下:
“莫要说这等不吉利的话,您身体还好,能活百岁。”
朱元璋嗤笑一声:
“洪武二年,朕曾查过天下万民,八十以上者只有寥寥百人,年过九十者只有一老汉。
现在天下太平了,就算是翻了百倍,年过九十者也不过百人。
朕.六十有一,只求再活十五年。
让朕将鱼鳞图册修好,留给太子一个明明白白的天下,那便足矣。”
“十五年?”郭宁妃想了想,露出几分郁结:
“陛下,十五年后臣妾还不到六十。
这大好的日子还没过够呢,您可不能只活十五年,要多活一些日子。”
朱元璋听后没有发怒,反而哈哈大笑起来,
“好了,饭也吃过了,车也骑过了,朕要去处置今日的奏疏了。”
郭宁妃脸上露出几分不舍,但还是站了起来,微微行礼:
“陛下您快些去吧,早些处置完,早些歇息。”
“嗯,对了,还有一事你要操持,
明日文英他们就要回来了,宫中要举行庆功宴。
朕打算在庆功宴之后再办一场家宴。
此事你来操持,多准备一些文英喜欢吃的东西,
梅子酒也多准备一些,文英爱喝。”
说到这,朱元璋顿住脚步,略有思索:
“婷儿也有好些年没见了,现在嫁给了陆云逸。
咱们做长辈的也要给些礼物,
此事朕不好出面,你来办,礼要贵重些。”
“这有何不好意思,罢了罢了,交给臣妾来操持吧,定让文英与婷儿满意。”
郭宁妃笑容温婉,也站了起来,
开始给陛下整理衣衫,抚平褶皱,同时轻声提醒:
“陛下,京军大胜而归,
应天百姓都应当庆祝一二,您可不要发脾气,破坏了这大好日子。
有什么事啊,都要等喜事之后.”
朱元璋抿了抿嘴,看着眼前的女子,长呼了口气:
“好,就听你的,有什么事庆祝过后再说。”
郭宁妃将常服上最后一丝褶皱抚平,轻轻一拍:
“好啦,您快些去吧.莫要在妾身这耽搁时间。
要不然啊朝中的书生又要嚷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