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离开归春街,陆云逸骑着战马,身体摇摇晃晃,朝着都督府而去。
看着街边人来人往的人群,
他回想起在兵器工坊的所见所闻,
流水线的出现对于大明是一件好事不假,
会提供足够多的就业岗位,也能大大解放生产力,
但是,这并不足以弥补手推车与自行车对于整个大明的冲击。
还是会有力夫、车夫失去生计,必须再创造足够多的就业岗位。
随着思绪深入,他的瞳孔愈发幽深。
在他的计划中,麓川之战的封赏应该快要下来了。
这段时间他忙上忙下,上蹿下跳,
就是想要在封赏之前将自己的奖赏更上一个台阶。
如此,手中才会有更大的权势,做事也能更方便,
面对日后的危机,也能更从容。
远的不提,朝堂上的攻杀如今已经愈发明显。
就算是在庆功宴上,双方都泾渭分明,俨然有一副老死不相往来的架势,说话夹枪带棒。
而且就算他在操持工坊以及商行诸事,还是有人将目光盯上他。
户部尚书杨靖就是一个。
陆云逸不知道他是何门何派,也不知他为何如此。
但既然投来了恶意,那就都是敌人。
这样的敌人,如今都隐藏在平静的湖面下,看起来毫无波澜,但内里已经虎视眈眈。
陆云逸抬头看向天空,
今日万里无云,阳光能够直射而下。
走在应天城的大街上,能够感受到一股燥热在周身弥漫,对于如今局势的茫然让他愈发烦躁。
他有些无奈地缓缓摇头,伸出手捏了捏眉心。
相比于朝堂上那些大人物。
他根基还尚浅,爪牙没有弥漫四方,
对于大明各地发生的事情都不得而知。
这是一个天大的劣势,也是一个官职无法弥补的劣势。
而且,他现在还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毕竟,一个二十岁的三品大员和一个六十岁的三品大员,
看似品级一样,但能做到的事,却是天差地别。
他想要拉近与那些大人物之间的距离。
只有等时间流逝,或者频繁征战。
但奈何,时间不站在他这一边,频繁征战也不可能。
思虑许久,陆云逸转头看向冯云方:
“命人回浦子口城,传令张玉去都督府待命。”
“是!”
冯云方快速响应,而后挥了挥手,有两骑快速离开。
在骑兵离开后,陆云逸看着他:
“云方,家中给你介绍的那个姑娘,最近有信件往来吗?”
冯云方有了些不好意思,他伸出手挠了挠头:
“回禀大人,有些书信往来。
上次属下告诉她,可以一同到大宁生活,在那里安家。
但下次的书信还要到月底才能送来,不知道她会不会同意。”
军属的书信往来大多是一月一次,走的是朝廷驿站。
陆云逸记得上一次寄出信件时,
还是他们刚刚进入南直隶,一晃眼半个月过去了,家中的信件想来也快到了。
“若是想要留在应天也可以。”陆云逸提醒道。
冯云方却连连摇头:
“父亲已经在信中仔细叮嘱我了,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能忘本。
要跟着您好好打仗,奔走四方。”
这么一说,一行亲卫脸上都不由自主地带上笑意,
他们全都是庆州人,家中都有过类似的叮嘱。
陆云逸眯起眼睛,轻声道:
“你们中的谁若是想要安稳下来,就直说。
可以留在应天将京军,也可以到地方卫所。
有北征以及麓川一战的履历在,到哪里日子都会过得很好。
跟着本将,难免颠沛流离,整年不归家。”
“大人,军伍中人就是这样。
早在从军的时候,我们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冯云方嘿嘿一笑:
“反正现在还年轻,以后的日子长着呢。”
其他亲卫也连连点头。
作为亲卫,他们不需要上阵厮杀,面对危险的机会很少,但心神压力却很大。
即便如此,还是能够跟在主将身旁耳濡目染,
知道一些军伍战阵的运作,两年打下来,他们都觉得自己长了不少本事。
这时,一名体格壮硕的亲卫,小声嘀咕:
“大人,自从打完仗后,您怎么老将我们往外赶,是我们哪里做得不好吗?”
陆云逸一愣,连连摆手:
“人各有志,你们都应该有自己的路要走。
本将现在看着风光,但树敌无数,稍有不慎就是粉身碎骨。
若是牵连到你们,那本将该如何跟父老乡亲们交代。”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这不是大人在庆州时就教我们的道理吗?”那名身体粗壮的亲卫小声嘀咕。
陆云逸瞥了他一眼,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
“早知道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