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人中龙凤尚且举步维艰
杨士奇怔怔地看着眼前之人,
虽然京中早有传闻,新任的工部侍郎尤为年轻,
是一个如自己这般二十多岁的年轻人。
但他无论如何也无法想象,眼前这个唇红齿白,模样英俊的青年人是朝廷大员!
而且还是南征北战,战功赫赫之辈。
再看自己,刚刚过了二十三岁生日,
在昨日还是朝夕不保之人,
今日这突如其来的差事,才让他有了在应天留下来的底气。
与眼前之人相比,不论是成就还是腹中的学问经纶,都不值一提。
在后父被权贵逼迫至死后,杨士奇就已经懂得了,满腹经纶比不上手握权势,
天下学子心心念念的科举中,
心向学问的纯粹之人固然有,
但更多的,是希望通过科举来掌握权势。
深吸了一口气,看着眼前的年轻部堂,
杨士奇恨不得说一声,大丈夫当如是也!
这更让他坚定了留在京城的决心!
陆云逸静静地看着他神情来回变换,压了压手:
“坐,知道本官是从何得知你的名字吗?”
杨士奇不敢坐下,面露恭敬:
“回禀大人,晚生不知。”
“今日本官见了宋大学士的孙女,
从她口中得知你的事迹,与你类似的还有那么十余人。
如今军中休沐,恰好需要几个教书先生,便将你们请了来。”
杨士奇面露怪异,试探着问道:
“敢问大人,是大学士久东先生?”
“是东阁大学士宋纳,国子监祭酒。”
“那便是了。”
杨士奇脸上浮现出浓浓喜色。
大学士宋纳乃是天下有名的读书人,又是国子监祭酒,
洪武十八年时,开科取士四百七十余人,国子生占了三分之二,名声遍布天下。
尤其是其长子宋麟在去年考中进士,更是让他名满天下,
能得到他的夸奖,杨士奇也有些喜不自胜。
陆云逸见他这般模样,有些好奇地问道:
“为何不去国子监研习经文?”
杨士奇脸上闪过遗憾,苦笑着摇头:
“回禀陆大人,晚生既不是官生,也不是民生,无法入学国子监。”
陆云逸眉头微皱,“为何?”
如今大明入学国子监有两个渠道,
一为“官生”二为“民生”。
洪武五年后,在京三品以上,
官员可以恩荫一个入国子监学习的机会,称为官生,
有世袭职位的将官子弟也可恩荫。
民生则是提刑按察司从府、州、县学中挑选二十岁以上、资质厚重、有志学问的生员送至京师,经礼部考核合格后送入国子监。
大概是说到心中痛处,杨士奇轻轻叹了口气:
“回禀大人,府、州、县学中挑选的生员大多是家境贫寒,世代务农的寻常学子,
而晚生后父生前身居官职,乃德安同知,自然与之无缘。”
听到他这么说,陆云逸有些恍然地点了点头。
朝廷关闭科举十余年就是为了等真正的大明人长大,
而后参与其中,成为真正的大明官。
其中自然是选贤任能。
但.朝廷还是喜欢那些背景干净的寒门学子,
而此时的国子监,就是这些寒门学子的助力。
杨士奇虽然过得困苦,但家中以及祖上还算阔过,
在朝廷眼中,即便他是一个有才能的人,也可以弃之不管。
“后年的科举,你准备参加吗?”
“回禀大人,晚生耗尽心思想要留在京城,就是为了后年科举。
相比于在家中,京中有许多志同道合的读书人,
平日里可以互相交流增长见识,对晚生大有裨益。”
说到这儿,杨士奇脸上闪过古怪:
“不敢欺瞒大人,若不是大人给了一份差事,
可能晚生过不了一个月就要离京返家了。”
陆云逸面露宽慰:
“既然如此,你就在这军营中好好待着。
每月军中给你发放银钱,你来传授军卒们读书识字。
若是闲暇得空,也可以做一做军中文书,长长见识。
你们读的都是圣贤书,可圣贤书是说给人听的,拿来做事百无一用。
当今圣上与太子都是脚踏实地之人,可不会听你们空谈。”
杨士奇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兴奋起来,
仅仅是这句提醒,就千金不换!
他深吸了一口气,躬身一拜:
“多谢陆大人,晚生竭尽全力。”
陆云逸挥了挥手:“好了,回去休息吧。”
“是,晚生告退。”
杨士奇躬身作揖,缓缓离开军帐。
等他走后,陆云逸扶着下巴,心中思绪万千。
人中龙凤尚且举步维艰,我等鱼目又岂能一生顺畅。
他猛地站起身,快步走向桌案坐了下来,准备看一看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