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朝廷没钱怎么办?
巳时初,也就是上午九点左右,工部的争吵终于落下帷幕。
然而,这场争吵并未得出任何实质性的结果,
反倒让整个衙门的氛围愈发压抑,
几乎所有人都心情沉闷。
究其原因,皆是因为缺少钱财,致使诸事难行!
右侍郎衙房中,陆云逸坐在桌案之后,面露疲惫。
他拿起桌上茶杯,将凉茶一饮而尽,心中涌起阵阵无奈。
对于这个结果,他早有预料,
但真当来临时,还是有些感慨万分。
在他对面,汪晨气色极差,萎靡不振地坐在那里,脑袋低垂着,
几缕头发垂落下来,
因许久未曾清洗,已然打结,显得油腻不堪。
沉闷的气氛持续了许久,汪晨才终于抬起头来。
他眼眶中布满血丝,几乎要渗出血来,整个人显得狰狞而恐怖。
“部堂大人,事情当真毫无转机了吗?”
陆云逸将身体靠在椅背上,叹了口气:
“汪大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能将六百万两银子的事摆到台面上来说,
已然是莫大成功,失败本就在预料之中。”
汪晨那勉强抬起的头,仿佛瞬间失去了支撑,
“砰”的一声又垂落下去,整个人消沉至极。
“大人,不能就这样放弃啊。
好不容易有了解决黄河水患的办法,怎能半途而废。”
“户部拿不出钱来,陛下与太子虽已下达严令,
可无钱可拨,又能如何呢?”
汪晨再度陷入萎靡,只是唉声叹气。
对于汪晨的想法,陆云逸略知一二。
心系黎民苍生,顺便青史留名。
然而,朝堂之上,事务繁杂,绝非只有治水这一件事。
如今朝堂上发生的几件大事,
在诸多朝臣眼中,哪一件都比治水更为重要。
毕竟,朝廷两党厮杀不多,而黄河水患已绵延千年。
况且,黄河流经山东、河南,地处北方,京城却在应天,
正所谓眼不见心不烦。
陆云逸也是在昨日审阅文书时,才后知后觉的意识到,
朝臣们对北方诸事大多漠不关心。
能处理就处理,处理不了便搁置一旁,任由其恶化。
从陛下与太子多次言辞激烈地大骂上疏大臣,便能看出端倪,
想必宫中已然察觉到定都应天的弊端。
陆云逸看向汪晨,轻声说道:
“汪大人,切莫灰心。
黄河治理乃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举。
一旦朝廷局势平稳,必然会将目光投向北方。
届时再治理黄河,便会容易许多。”
汪晨自嘲地扯了扯嘴角,露出一丝苦笑:
“大人,实不相瞒,
对于这个结果,下官也早有预料,只是一直不愿面对。
今日,算是彻底断了心中的念想。”
陆云逸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不过,下官恳请陆大人上疏朝廷,陈明利害。
倘若户部真能拨来二百万两银子,也务必采用新的治水法子。
如此,至少在后续的治水工作中,压力能减轻一些。”
陆云逸眼神复杂,轻轻揉捏着眉心:
“汪大人,虽说如今混凝土比灰土造价便宜,
但要兼顾束水冲沙之法,二百万两银子恐怕只能修筑一部分堤坝与水库。
倘若其他地方突发水患,又该如何应对?
到那时,钱了,百姓受灾了,罪责也担下了。
汪大人不仅可能丢官,甚至还可能面临流放、抄斩之祸啊。”
汪晨眼中陡然闪过一丝狠厉:
“部堂大人,下官不怕!”
陆云逸愣住了,许久之后,无奈地摇了摇头: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此时若贸然行事,白白送命,毫无价值,只会让亲者痛、仇者快。
这样吧,本官上疏一封,依旧大力推崇束水攻沙之法。
但此次治水,还是按照原来的方法进行,
该加固的堤坝加固,该重修的重修。
同时,在河南开设工坊,将灰土及黏土替换为混凝土,
为下一次治水奠定基础,您看如何?”
陆云逸又叹息一声:
“汪大人,要面对现实。
今年朝廷没钱,就算我们喊破了天,也不会有银子凭空掉下来。
这已经是今年所能做到的极限了,剩下的事只能从长计议。
六百万两银子可不是六十万两,更不是六万两!”
“大人,今年朝廷没钱,明年就能有钱了吗?”汪晨声音有些哽咽。
“有!”
陆云逸给出了一个无比肯定的答复。
汪晨愣住了,
“陆大人,您并非户部官员,如何能确定明年朝廷就有钱了呢?”
陆云逸并未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转而说道:
“朝堂上的风波,汪大人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