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是我等生于斯、长于斯、奋斗于斯之家园!”
这些观念,经由饱学儒师之口。
日复一日,春风化雨般,浸润着学堂里无数稚嫩孩童的心灵。
家国一体,安西即家,大周即国的意识,如同种子,深埋进新一代安西人的血脉之中。
奇妙的变化由此产生。
那些在官学中接受了统一家国观念熏陶的孩童,回到家中,便成了小小的传道者。
他们用稚嫩却认真的话语,向操着不同口音的父母、祖辈,讲述学堂里听到的“忠义”、“家国”。
关内移民百姓,听着孩子讲述对“安西家园”的认同。
他们心中那份,因迁徙而产生的疏离感,渐渐被归属感所替代。
西域家庭的父母,听着孩子用流利的官话,
讲述大周的历史与荣光,讲述安西作为大周西陲屏障的责任。
潜移默化中,民族差异在消融,家国情怀在生长。
除了最基层的百姓之变,安西府的“上层”之变也同样显著。
得益于那份江昭明那份,不断补充的人才花名册。
安西府得以从茫茫人海中,精准发掘出大量天赋异禀的将才、治理能臣、巧夺天工的技术大师。
其中佼佼者,历经数年磨砺与江昭明暗中的心性考校,如今已能独当一面,成为支撑安西巨厦的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