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昭鼎,鼎祚值:13997点
2.江昭乾,鼎祚值:9922点
3.江昭桦(玄海王),鼎祚值:9352点
4.江昭筠(天罗王),鼎祚值:8299点
5.江昭明,鼎祚值:8014点
………】
江昭明的目光落在眼前这份最新的龙榜名单上。
自己的名字,江昭明,赫然排在第五位。
距离他当初远赴安西封地,至今不过二十年。
这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在漫长的修炼岁月里不过弹指一挥。
他却以一种令人瞠目的速度,冲到了这份榜单的前五之列。
只要再加一把劲,超越前面这四个名字,他便极有可能登顶榜首,进而触碰那象征着大周最高权柄的帝座。
这个念头沉甸甸地压在心头,却也让他的眼神更加锐利。
他收敛心神,开始逐一审视排在前方的四位劲敌。
排在第一的江昭鼎,是横亘在他面前最大的山岳。
此人本身便是玄丹境的强者,修为深不可测。
更令人心悸的是其麾下汇聚的庞大力量。
尤其是在那场震动大周的燕北大捷中,江昭鼎率军大败金军主力,挽狂澜于既倒。
此战之后,大周境内无数世家大族,看到了他问鼎至尊的潜力,纷纷加大押注。
许多拥有金身境强者坐镇的家族,举族搬迁至江昭鼎的封地淮江府。
据可靠消息,那一役之后,主动投奔淮江王的金身境强者,至少增加了二十位。
如今江昭鼎帐下,金身强将如云,势力之雄厚,堪称诸王之冠。
紧随其后的是江昭乾,这位曾被誉为大周最耀眼新星的大燕王。
却在南下征伐中遭遇重挫,损兵折将,元气大伤。
此消彼长之下,被江昭鼎一举拉开差距,从原先的并驾齐驱跌落下来。
尽管此番失利让他实力受损,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江昭乾经营多年,底蕴依旧深厚。
其麾下拥有的金身境将领,保守估计仍有四五十位之众,绝非可以轻易撼动。
位列第三的玄海王江昭桦,是四人中年纪最长、资历最老,也最让人看不透的一位。
他是当今大周皇帝的第三子,封王时间最长,治理封地的经验也最为丰富。
他的封地玄海府,位于大周东部沿海。
由星罗棋布的众多岛屿组成,与东瀛及东南诸多海上邦国隔海相望。
在玄海王长达四百余年的苦心经营下,玄海府打造出了一支规模与实力都深不可测的强大海军。这支海军的真实战力始终笼罩在迷雾之中,因为玄海王奉行极致的守势策略。
数百年来,面对周边那些实力远逊于他的东南小国,他从未主动发起过进攻,只是牢牢扼守海疆。然而,就是在这种看似“不作为”的状态下,他的鼎祚值却始终能高居前三,稳步增长。
这足以说明玄海王对东海复杂局势的掌控力,达到了何等惊人的地步。
其真正的积累与后手,恐怕远超外界想象。
排名第四的天罗王江昭筠,封地位于大周西南边陲的天罗府,与南疆诸国接壤。
与玄海王的沉稳守成不同,天罗王这些年对南境诸国发动了极其迅猛的攻势。
开疆拓土之下,他斩获了不少鼎祚值,这才得以跻身前四。
然而,以江昭明看来,这种上升路径,似乎已经接近其能力的极限。
天罗王展现出的力量,第四名,很可能就是他能达到的顶峰了。
江昭明审视完毕,心中已然有了清晰的判断。
以他目前的势头和发展潜力,超越天罗王江昭筠,并非难事。
甚至追赶因受挫而步伐放缓的江昭乾,也并非遥不可及的目标。
真正让他感到棘手的,是那位携大胜之威,势力如滚雪球般急剧膨胀的江昭鼎。
以及那位看似沉寂,实则如深海般难以测度的玄海王江昭桦。
这两座大山,才是他通往龙榜之巅最强劲的对手。
绍圣四百一十五年。
江昭明终于再次踏上了安西府城的土地。
距离他上次从此地领军出征,已过去整整四年。
眼前的府城,与他记忆中出征时的模样,又有了不小的变化。
最直观的便是外城的规模,显然已无法容纳激增的人口。
密密麻麻的民舍如同藤蔓般,沿着原有的府城城墙向四面八方蔓延开去。
形成一片片自主扩建的、略显杂乱的居住区。
百姓们正以自己的方式,努力在这座日益壮大的城市边缘扎根。
江昭明此行是提前归来,主力大军仍在回师的路上。
因此他并未惊动任何人,身影一晃,便悄无声息地遁入了王府深处。
王府内的陈设景物,与他离开时几乎别无二致,透着一股熟悉的气息。
步入正殿,只见安西府主徐光启正埋首于堆积如山的文书案牍之中。
他身旁还侍立着一位年轻的官员,正协助处理一些卷宗。
“恭迎王上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