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无畏,再者是坚强,不虚荣。
然而在那个时代,找到这样的非血亲继承者,比赚一百万还难。满街都是消费主义养成的自私者。…出关大军回归后…
武飞留守在灵江附近,修建四个类似奋行城的据点,这些据点目前营建是类似于东华郡的大营。为了快速立足防御,暂没有采用墙砖结构。
但除了没有夯土砖瓦城墙,以及朝廷直接册封的城隍,具体营建和城池差不多。
一颗颗被砍伐的巨木削尖烤硬,烧黑埋入土壤中。构成如同木质城墙的营寨墙。
同时由于岭南收纳的奴隶众多,自然是不可能就这么放他们回去,而是利用这充沛的劳动力,垦拓出支撑这四个城池的田亩。
武飞谨慎的认为:目前在南疆百族暂时“畏威”时,干这个活是非常划算,而一旦当地民心脱离恐惧,叛心再起后,这些王业再想推行,难度就大了。
在这样的大营建好后,武飞从南部送来粮食也都消耗差不多了,于是乎放这些奴隶们各回各家。这些南疆本地种族,在丛林中是饿不死,他们哪怕从朽木中挖虫子都能存活。所以没必要养他们。从战略上来说,武飞是在这里悄无声息的锲入四个钉子。卡住未来灵江南部诸多部落们的经济命门。按照武飞规划,这些寨子,其常驻兵力是两百,就是武飞那经济适用性的部队来驻扎。
关于驻扎部队的血酬,武飞认为:用不着国王养骑士的待遇来供应他们,只需要给驻扎军的长官一个爵位就行了。至于下方兵丁们,就是类似于军户。
明朝军户弊病在于,在江南地区,受到世家制度侵袭,丧失了军队的独立性。以至于军屯,既受到军事长官管理,又被当地以文御武的官僚集团倾轧,进而最终文官集团完全压倒军户武官后,最底层军户被挤到最边缘,就变成了实质上的农奴。毫无荣誉,就毫无组织力,毫无战斗力。
但在边疆地区,文官权利没法越界,垦拓武官是将军府直辖!军户们不再是阶层底层。
在32年武飞离开前,授予这四个营寨千户一人一个铜质“校尉都督”的印授,这是武飞这个偏将军代表朝廷能颁发的合法职位。当然武飞现在还没有上报朝廷,按照朝廷现在江河日下的情况,有机会时再上报。这四个千户并不知道武飞还没有上报,只当这是正儿八经朝廷授职,激动地接过这个职位。事实上,这个职位就算真的在朝廷那儿上秤,也挑不出理。
因为这是正儿八经的在大爻新边境上驻扎的堡垒。属于事实上有“岗”,啥,日后对账时,朝廷在中枢库房中找不到在“编”对应?哦,一定是库房内数据丢失,会根据岗来补编,总不能说这“岗“是假的,让边境后退吧。
边境只要基层实控稳定,程序是可以根据挖出来的碑文等证据补办。
没错,武飞在这里立碑了,明确这四个军镇就是雍鸡关将军府设置在这儿,与灵江南部土司部落互市的点。
四个堡垒分别叫作,左翅堡,左爪堡,右爪堡,右翅堡。如此命名,武飞口头上:都是我的翅膀,和爪牙
实际上原因:“目前这些军事据点还都是木头栅栏,起太牛逼的名字不合适,内土官僚们看到后会说“就这’”武飞:“在边疆最好是朴实,可以被取笑没文化,但不能被扣上夜郎自大的头衔,等到此地真的牛逼了,请内土有分量的文学家过来赋诗一首,再改也不迟。”
武飞对堡垒中这些都督们授权:他们未来有钱了,把寨子改成城池,木栅变成夯土墙,夯土墙外面可以垒石砖,不需要考虑僭越,加强防御武备,就是尊王攘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