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池小说 > 历史军事 > 红楼:我,贾环,九龙夺嫡第一功 > 第103章 夏金桂进府,太子筹措欠银

第103章 夏金桂进府,太子筹措欠银(1 / 2)

虽然王夫人所言“一个巴掌拍不响”,也并不是没有道理,只不过当秦业听到这话后,还是忍不住有种气血倒涌,眼前一黑的感觉。

秦业看向贾政,咬着牙,冷声开口:

“此事……政兄也觉得是如此?”

贾政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但却被贾母一个眼神制止。

贾母心中盘算的明白,今日之事,传到外头去,未免玷污了玉儿那衔玉而生的名声,若是再传扬开去,又让玉儿在国子监的同窗之间,如何自处?

但倘若将事情追责到秦钟头上,言及都是秦钟引诱玉儿,那么此事在旁人看来,宝玉不过是多了风月之谈,放在勋贵之家的公子哥儿里,这般的事情虽说荒唐,但也不是没有。

爷们床第之事,闻言笑笑便是,不说旁的,单说大皇子的左膀右臂,明珠家中,也有传闻,言及这位明珠大人,在宅邸之中,多蓄养“俊童”。

眼见贾政不语,秦业气急而笑,连连道了几声“好”,这才冷声道:

“荣国公府邸门楣的太高,我秦业是跨不过来,今日算是见识了府中指鹿为马之风。我秦业并无为亲子开脱之意,只是政老爷和史老太君将责任悉数推却到秦家的头上,这般行径,倒真让我大开眼界。”语罢,他见贾宝玉垂首抹泪,怯怯不语,更是冷笑一声,转过身,就一巴掌甩在秦钟的脸颊上“啪!!”

清脆的巴掌声应声落下,秦钟脸颊当即迅速红肿起来。

只听得秦业冷笑开口:

“孽障,你好生看清楚了,这就是堂堂荣国公府,这就是你所谓的宝二哥!”

秦钟泪水涟涟,就朝贾宝玉所在方向看去,却见贾宝玉惊慌失措,躲避他的眼神。

瞬间,秦钟心如死灰。

秦业带着逆子回去了,贾政倒是想要拿起竹条,但是看着贾母像护着心肝儿似的,只能长吁短叹,恨铁不成钢,仿佛已经望见明日去工部点卯时,那些同僚又会在背后如何议论他。

然而,王夫人看着贾宝玉,倒觉得此事也是个机会。

于是她便淡声开口:

“事儿都发生了,再想也没什么用。你这些日子,且安生地待在碧纱橱里头,等过些时日,将那夏家姑娘迎进门来,便好好过日子,读书一道上,有她和袭人催你上进,好歹也能更用心些。”

这话放在平时,贾宝玉多少都要对着老祖宗抱怨几句,只是眼下他自知理亏,看到父亲手上的竹条,硬是说不出话来,只能讷讷点头应诺。

见状,站在贾环身后的香菱,便是微微皱眉,只觉得宝二爷这行径,忒没有男儿家的担当和气魄。就宝二爷这性格,当真能娶妻成家?

香菱觉得宝玉成不了家,但夏金桂却不这么想。

虽然她作为平妻,没有正妻才有的三书六礼,没有风光大嫁,吹锣打鼓,有的仅仅只是一乘青衣小轿,自贾府的角门,抬入府中。

可夏金桂依旧志得意满,偶尔帘子翻飞,窥见外边荣国公府的亭台水榭,她更是心潮澎湃,仿佛已经可以看见当家奶奶的气派与风光。

只是这腔热血,在纳入府中的当晚,便被久久未曾出现的贾宝玉泼了一盆冷水。

如今已是亥时。

夜深人静,早该是就寝的时候。

夏金桂等得两腿发麻,肚子空空,却依旧没有等到贾宝玉掀起她的盖头,好容易差使陪嫁丫鬟出门打听,却打听到一个宛若晴天霹雳的消息。

贾宝玉没有歇在正院,而是夜半转道,又睡在了碧纱橱,与他一道的,还有素日里的几个丫鬟,其中“袭人”赫然在内。

夏金桂一把掀开了自己的盖头,神色间满是不虞和羞愤,只是想到今儿个是一辈子才有一次的大好日子,她终究还是硬生生按捺下脾气,勉强缓和语气:

“宝蟾,你去正房寻太太,旁的不用说,就说二爷这事儿,端看太太如何处置。”

“我夏金桂入府,虽说是平妻,但替贾府足足填了四十万两的欠银窟窿。我就不信,太太不看僧面看佛面,单看在这四十万两白银上,还能让二爷睡在碧纱橱?”

语罢,见到宝蟾匆匆离去,夏金桂这才缓缓眯起眼睛,冷笑一声,心中缓缓咀嚼着“袭人”这个名字,随后便是冷嗤一声:

“哪来的小骚蹄子,仗着在主子身边待得时日久了,有几分面子情,便想着给我下脸子。真当以为我会傻傻地找二爷不成?这事儿,瞧着吧,不须我得罪人,太太便能把二爷叫回来。”

昨儿个正院中发生了什么,贾环并无特意打听。

只是在晨起省安的时候,贾环就看到了对面走来,颇有几分别扭的贾宝玉,以及神色如常、笑语晏晏的夏金桂。

夏金桂见到贾环之际,倒是没有想到,这位曾经的小冻猫子,如今竞如此清隽斯文,一眼看去,便有种读书人的清贵之感,相比起面如春晓之花的贾宝玉,他的气质截然不同,更多了几分男儿的阳刚之气。不过很快,夏金桂又收回打量的目光,嘴角浮起一抹笑容来:

“这位便是三爷了吧?早膳可曾吃了?这是去国子监读书了不成?待会同二爷一道去,路上也好有个照应。你同二爷是亲兄弟,往后可要多走动

最新小说: 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穿越吕布:草根活该被看不起? 红楼晋升之路 穿越女频当纨绔,娘子竟是重生者 课堂直通历史,老祖宗得了MVP 红楼霸业:从迎娶秦可卿开始 我要当大官 大明首辅:开局怒怼嘉靖 红楼:我,贾环,九龙夺嫡第一功 为变法,我视死如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