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它们派上用场了。”“在架设任何一根木头之前,我们必须确保所有的桩顶,都在同一个绝对的水平面上。”
老乔治从他那辆老福特的工具箱里,拖出了一卷盘得整整齐齐的透明软管,软管的两端各接了一个带有清晰刻度的玻璃管。
大卫好奇地问:“乔治,这是一根普通的水管吗?”
老乔治不屑地哼了一声,像看外行一样看着他,用他那带着德州口音的腔调说道:“普通水管?小子,这玩意儿可比你那些花里胡哨的激光仪器准多了,而且它永远不会没电!”
他将水管的一头递给斯坦,另一端自己拿着,从一个大水桶里开始往里灌水。
他一边灌,一边不断地抬高和放低管子,嘴里还念叨着:“把气泡都排干净,任何一个气泡,都会影响最终的精度。”
当水管里灌满了水,并且确认没有任何气泡后,开始进行测量。
老乔治选择了一个位于地基中心、位置最适中的混凝土桩柱作为“高程基准点”。
他拿出卷尺,在这个桩柱的侧面,从顶端向下量取了10厘米的距离,用一支红色的记号笔,画下了一个清晰的十字标记。
“为什么不直接以桩顶为基准?”大卫再次提出了疑问。
“因为桩顶本身有误差,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消除这个误差。”林予安在一旁替老乔治解释道。老乔治对拿着水管另一端的斯坦大声喊道:“斯坦!到你了!把你的那头拿到基准点上!”斯坦走上前,将他手中那根玻璃管,紧紧地贴在基准桩柱的侧面。
他小心翼翼地上下移动,同时让老乔治继续玻璃管中加水,直到水位线的最顶端,与那个红色十字标记的中心,完全对齐。
“好了乔治!这边可以了!到水位线了!”
“好的!稳住!别动!”老乔治确认斯坦那边已经对准后,大声命令道。
然后,老乔治自己拿着水管的另一端,走向了离基准点最远的一个角桩。
他同样将自己手中的玻璃管,贴在角桩的侧面。
由于连通器原理,他这边的水位线,无论管子高低,都会自动地与斯坦那边的水位线,保持在同一个绝对的水平高度上。
他等待着水面彻底停止晃动,然后眯起眼睛,用那支红色的记号笔,在自己这边玻璃管的水位线位置,同样画下了一个十字标记。
“第一个点完成了!”
老乔治直起身,对众人说:“现在,这个角桩上的标记,和我们中心基准桩上的标记,它们的高度是完全一样的,误差不会超过一毫米!”
接下来,众人开始了标准化的流水线作业。
斯坦作为基准点控制员,始终保持他那一端的水管位置不动。
而老乔治和林予安,则拿着水管的另一端,依次走向剩下的十九个桩柱。
每到一个地方,他们都会重复同样的操作,将玻璃管贴紧桩柱-等待水位稳定-在水位线处做出精准标记。
花了近一个小时,当所有二十一个桩柱上,都拥有了一个位于绝对水平线上的红色标记时,第一步工作才算圆满完成。
“好了,现在我们有了一条看不见的水平线了。”
老乔治指着那些标记点说道:“接下来的活,就是把所有高出这条线的水泥疙瘩,全部都给我磨掉!”只见老乔治走到他那辆老福特的车斗旁,从上面拖出了一台看起来极其彪悍的、橙色的斯蒂尔TS800油动切割机。
“我的天,乔治!你连这玩意儿都有?”大卫看到这台机器,眼睛都直了。
他认得这个大家伙,这是专业道路救援和建筑队才会配备的利器。
老乔治自豪地拍了拍机器的外壳,笑道:“在阿拉斯加这该死又美好的地方混饭吃,没几件趁手的家伙可不行!”
“这台机器,我当年用它切开过油田上冻住的管道,今天,用它来对付这几个小水泥桩,轻轻松松。”老乔治指挥道:“小子,你年轻,力气大,这个体力活你来干!我负责指挥,斯坦负责浇水降温!”林予安戴上最厚重的3M防尘面罩、护目镜和降噪耳罩,接过了这台凶猛利器。
他拉动启动绳,那张直径近400毫米的巨大金刚石锯片开始高速旋转。
林予安双手紧握着机器,将高速旋转的锯片,精准地对准了第一个桩柱的红色标记线。
“滋!!!”
锯片与坚硬的混凝土接触的瞬间,迸射出了大量耀眼的火星!
斯坦立刻行动起来,他拿着一根连接着水桶和小型水泵的水管,对准切割处,喷出细细的水流。在水流的辅助下,原本应该弥漫的粉尘,变成了一股股灰色的泥浆,顺着桩柱流下。
林予安神情专注,他先是沿着红线,在桩柱的四周,切出了一道深达十几厘米的环形深槽。切好环槽后,老乔治又从他的工具箱里,拿出了一把大功率的电镐。
“哒哒哒哒哒一!”
伴随着一阵密集的、强有力的冲击声,大块的混凝土被轻而易举地凿了下来,露出了内部的钢筋笼。最后,林予安才拿出他自己的那台小巧的角磨机,换上打磨片,对切割后的粗糙表面,进行最后的精细打磨,直到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