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1章 驰援(2 / 3)

微弱的晨光。

王仙芝忽然指着最前排一个少年:“那小子,像不像当初的阿狗?”

黄巢凝目望去,看见一张稚气未脱的脸——正是昨日给囚犯送饼的孩子。

“是他祖父带着全村青壮来投军的。”黄宁轻声道,“说是不想子孙再吃掺沙的官粮。”

晨风送来伙夫熬粥的香气,夹杂着几声欢快的谈笑。

王仙芝深吸一口气,忽然转身重重抱拳:“三日后,万蛇谷见!”

王仙芝的背影很快消失在晨雾中,只留下铁甲摩擦的“咔咔”声回荡在石板路上。

黄巢望着他离去的方向,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剑柄上的红绸。

“大哥在担心?”黄宁轻声问道。

黄巢摇了摇头,目光落在远处操练的新兵身上:“只是想起当年在沂蒙山打猎时,仙芝兄总是冲在最前面。”

晨雾中传来战马嘶鸣,朱温正带着骑兵队进行早间操练。

黄宁将地图缓缓卷起,丝绸摩擦发出细微的声响:“王大帅此去万蛇谷…”

“他会做得很好。”黄巢打断道,转身走向城楼。

“备马,我们去看看那些被赦免的唐官。”

城西一处隐蔽的院落里,刘别驾正在教授几个义军子弟识字。

“天地玄黄…”稚嫩的童声透过窗棂传来,带着几分生涩。

黄巢在门外驻足,看到刘别驾用树枝在地上写字的手势,依然保持着朝廷官员特有的端庄。

赵参军从厢房走出,右耳的伤口还包着白布:“将军来得正好,曹州刚传来消息。”

他从怀中取出一封密信,火漆上印着熟悉的私盐标记。

黄巢展开信纸,眉头渐渐舒展:“宋威果然调了忠武军去守万蛇谷。”

黄宁凑过来看信,发丝擦过纸面发出轻微的摩擦声:“正好中了我们的调虎离山之计。”

院角的灶台突然“噗”地冒出一股蒸汽,正在煮粥的老兵急忙揭开锅盖。

米香混合着野菜的气息弥漫开来,让黄巢想起小时候母亲熬的粥。

“将军尝尝?”赵参军递过一碗热气腾腾的粥,“按您吩咐,每日给孩子们加餐。”

黄巢接过粗瓷碗,指尖感受到温暖的触感:“用的是官仓的陈米?”

“不,是新粮。”刘别驾不知何时已站在廊下。

“那些陈米…下官斗胆分给城外的流民了。”

阳光穿透晨雾,照在他洗得发白的旧官服上,领口处的补丁格外显眼。

黄巢忽然放下粥碗,从怀中取出一枚铜印:“从今日起,你便是义军的粮草督运。”

铜印在阳光下闪着微光,上面新刻的“齐”字还带着刀痕。

刘别驾的手微微发抖,接印时差点掉落:“这…这不合适…”

“没什么不合适的。”黄宁笑着递上一本册子,“这是各州县愿意暗中支援义军的乡绅名单。”

院门外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朱温满头大汗地闯进来:“大帅!王将军他…”

“慢些说。”黄巢按住他颤抖的肩膀。

朱温咽了口唾沫,喉结上下滚动:“王将军带着亲兵往汴州方向去了,说是要…要亲手宰了宋威!”

黄宁手中的册子“啪”地掉在地上,激起一小片灰尘。

黄巢却出奇地平静,只是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剑柄:“带了多少人?”

“不足三百。”朱温的铠甲随着急促的呼吸起伏,“都是当年贩私盐的老兄弟。”

院中的孩子们不知何时已安静下来,睁大眼睛看着大人们。

刘别驾突然上前一步:“下官…不,属下认得万蛇谷的小路。”

他的官靴踩在泥地上,留下深深的印痕:“可以带人抄近道拦截。”

黄巢的目光扫过众人,最后停在赵参军包着白布的耳朵上:“你意下如何?”

赵参军摸了摸伤口,忽然笑了:“属下这就去准备马匹。”

一刻钟后,三百轻骑兵集结完毕,马蹄不安地刨着地面。

黄巢翻身上马,缰绳在掌心勒出红痕:“黄宁守城,朱温随我去。”

“大哥!”黄宁抓住马缰,眼中闪着担忧,“让我一起去吧。”

黄巢俯身拍了拍他的肩,铠甲发出清脆的碰撞声:“郓州需要有人坐镇。”

他转向刘别驾:“你带路,走最险的那条道。”

刘别驾郑重点头,官服下摆被晨风吹得猎猎作响。

队伍出发时,城楼上的士兵们自发列队行礼,长矛在朝阳下闪着寒光。

黄宁站在城门处,看着兄长远去的背影渐渐消失在尘土中。

“黄将军…”一个稚嫩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是那个送饼的孩子,“王大将军会没事的,对吗?”

黄宁蹲下身,平视着孩子的眼睛:“会的,就像你爷爷讲的故事里那样,英雄总会平安归来。”

孩子从怀里掏出半块饼:“这个…能给王大将军吗?”

饼上还带着体温,粗糙的表面沾着几粒芝麻。

黄宁接过饼,突然觉得眼眶发热:“我替你收着,等他们凯旋…”

他的话被远处突然响起的号角声打断,那是来

最新小说: 公主太恶劣?抱紧她大腿后真香! 用成仙骗我送外卖? 满门忠烈遭霸凌?我抬匾问哭军区 3529:时空护航者 亡夫死遁归来称帝,我成了白月光 快穿:配角只想寿终正寝 娇养好孕外室?主母改嫁权臣你哭什么 我都五行废灵根了,均衡发展很合理吧 太太请安分 萧山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