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皇宫,
太极殿,
曹丕正与众臣商议军机。
“孙权将败矣。”
“陛下,孙权何以将败?”大魏最忠诚的臣子,华歆适时出列发问。
曹丕微微一笑:“包原隰险阻而结营,此乃兵家之大忌,若关羽用火攻袭之,则孙权必败。”
“孙权不懂兵法,岂有沿江平原连营几十里以拒敌乎?”
“孙权必败于关羽之手,朕料十日之内,定有消息。”
此言一出,众臣皆一脸惊讶。
陛下何时也懂兵法了?
曹丕捋着胡须,做出一副高深莫测状,眼角余光微不可察瞟了眼下首第一位的贾诩。
贾诩则微微闭眼,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
孙权必败这个推断,正是半个时辰前他在上朝之前跟曹丕讲的。
曹丕自小学得是帝王之术,兵法战策非其所长。
但偶得一句用来装一装门面却是够了。
曹丕所说,正是兵法中扎营五忌:
【包】,指草木茂盛的地方。这里扎营视野很不开阔,并且容易遭到火攻。
【原】,指广阔平坦的地方。这里扎营目标明显,容易被人发现。并且无险可守,无依无托,敌军可能从各个方面攻来,增加防守压力。
【隰】,指洼地沼泽,很潮湿的地方。这里扎营行进不变,不利于机动。并且潮湿地势易于滋生疾病,瘟疫容易在军中传播。
【阻】,指行动受阻碍的地方,大军不容易展开,容易被困。
【险】,指险要之地。如四面平坦,中间仅一高山或关隘(如街亭之战马谡上山扎营),高处取水困难,大军一但被困,则必乱。
闻言,曹仁出列拱手道:“陛下,为防患于未然,请拨兵戒备,以应变故。”
华歆亦跟上附和:“臣附议,请陛下拨兵防范,以防刘备乘势坐大。”
曹丕这才反应过来,咳嗽了声道:“无妨,关羽若胜,必顺流而下去取江东,届时蜀兵远去,荆州空虚。朕令三路大军一起进兵,荆州唾手可得也。”
“陛下,胜算。”众臣纷纷拍起马屁:
司马懿张了张嘴,见贾诩已经带头吹捧起来,遂跟上大家节奏,一起拍起马屁,心里却是万分纠结。
两虎争斗分出胜负,陛下不去打孙权这只受伤的老虎,却要去打刘备这只强壮的老虎,是何道理?
况且东吴与大魏乃是联盟,大魏只要兵至建业,托词以帮助东吴防守刘备,孙权必左右两难。若不同意魏军过江帮助防守,则魏军就有了进攻建业的借口。
届时新遭两次惨败的孙权拿什么抵抗大魏天兵?!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蜀吴本就比大魏弱,还接连大战,相互消耗,如今大魏已经拥有绝对优势,做出什么样的军事行动也无可厚非。
如是想着,司马懿内心终于平静了下来,
自己还不够沉稳,还得练!
………
成都,军师将军府。
自荆州赶来新幕僚杨仪将汉吴两军最新对峙军情告知诸葛亮后,在一旁静静等候。
诸葛亮听罢军情,腾地一下站了起来,神色很是激动:
“我王将胜,孙权将败矣!”
“不知是何人教孙权如此下寨?莫非是陆逊?”诸葛亮问。
“据细作来报,是孙权下的军令,陆逊日前已向孙权请命回守建业。”
诸葛亮点头,喜道:“东吴气数已尽矣,”
“包原隰险阻而结营,此兵家大忌,若我军用火攻袭之,孙权何以逃脱?”
如是想着,诸葛亮感觉很是兴奋,昔日隆中谋划匡扶汉室之大业,直到今日才算有了一定胜算。
大汉复兴有望啊。
忽地,诸葛亮似是想到了什么,连忙对杨仪道:“你速速前往江陵见大王,倘若我军已胜,提醒关将军不可乘胜追击孙权,以防曹魏兴兵来攻荆州。”
“倘若我军已胜,关将军已经率军杀向江东,如之奈何?”杨仪问。
诸葛亮沉吟了一下:“汉中有守军两万,上庸三城有守军五千,襄阳樊城有守军一万五千,宜城尚有守军五千。江陵有守军两万,荆州可暂保无忧。只是我军粮草告急,若魏军兴兵来攻,恐不能久持……”
“你速回荆州去见大王,我即刻调拔粮草军械,从成都发往荆州。”
“是!”杨仪行礼,告辞离去,
“且慢!”
杨仪刚走出两步,又被诸葛亮叫住。
“你留在成都吧,帮着调拨粮草军械,即刻发往荆州。”
杨仪一愣:“军师,那大王处不去提醒了……?”
诸葛亮摇头:“不用去了。”
“有关将军在,料想无忧矣。”
如果只是把关羽最近两年的军事战绩单独拎出来,那就是攻无不克,算无遗漏。有这样的主帅坐镇荆州,还有大王刘备在旁,何需他诸葛亮提醒该怎么做?
正是想到了这一点,诸葛亮才叫停了杨仪。
“是。”
诸葛亮叹道:“今日东吴虽败,却不至于亡。”
“孙权必不肯甘休,来日若有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