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此,长孙无忌内心叹了叹,表面上神色自若,应道:“陛下,臣一定会尽心尽力的。”】【李泰稍微放心了:“那就好那就好。”】
【随后,长孙无忌等几位善于战事的大臣,交头接耳的研究起来。】
【等了好一会,李泰心急如焚,问道:“讨论了这么久,司徒,还有诸位大臣,如何了?”】【长孙无忌汇报道:“陛下,其实想守住长安是不用这么多兵马的。”】
【“只要从临近各州抽调数千兵马,再加上长安自带的五千兵马,便可让长安固若金汤。”】【“边境兵力不用调动也行。”】
【李泰略微不满了,毕竟等了这么久就等了个这么一结果。】
【察言观色的司马苏瑁,心知自己这个嘴替该上线了,于是,当场反驳道:“司徒大人,此言差矣啊!”】
【“陛下乃是千金之躯,怎可只以数千兵马来护卫。”】
【“再说了,对手是楚王李宽。”】
【“要知道,他可是前些日子击溃了十万大军啊。”】
【这一听,李泰向他投放过去略微赞许的目光。】
【司马苏瑁心中一喜,终于不像刚才那样被陛下忽略了。】
【长孙无忌阐述道:“楚王虽然有些军事才能,但能击溃十万大军,实属是主帅房遗爱无能。”】【“若老臣来带兵,臣查觉后,会以疲惫粮草之策,诱敌深入,让楚王中圈套,使他再无力阻挡唐军合兵,若运气上佳的情况下,甚至可一举擒住,以绝后患。”】
【李泰:“打住打住,朕知道他无能。”】
【“但朕现在不关心这个了。”】
【“因为朕已经把房家削爵了。”】
【“朕目前只关心,朕的安危如何能保障!!!”】
房遗爱一听削爵,满脸不甘心,因为自己大哥被自己受牵连了。
虽说他明白是给天幕中自己丢失十万大军的处罚,但好歹看在先前帮助魏王登临太子之位前后出谋划策的面子上,让房家保留爵位又如何?!!
房玄龄倒是看得通透,削爵好啊,削爵好啊,能远离风波缠生的朝廷也挺好的。
其他人倒是没什么意见,反而觉得李泰挺宽容的。
终归结底,房遗爱这个小子可是让十万大军惨败啊。
【长孙无忌不慌不忙,继续道:“陛下的安危自然能保障。”】
【“楚王想收服被他俘虏的大军,绝非易事。”】
【“哪怕收服了,粮草也是一件大事。”】
【“除非他一路带兵攻下来,掠夺粮草。”】
【“但这样,只会损民心,以及看见他虚张声势。”】
【司马苏瑁又注意到李泰越听越不耐烦,出声道:“损民心?虚张声势?这又有什么用,要我说,楚王一定会直接掠夺各州粮草,占领各州的。”】
【长孙无忌平淡回复:“民心,这可重要了。”】
【“但稍后再论。”】
【“至于占领各州,那更好办了,但我想,楚王应该不会这么做。”】
【“因为一占领,兵力必定是大麻烦,毕竟会分配到各州,易被击败。”】
【“要知道,楚王能胜,是以机动性强的骑兵为主力,其他的,就不足为惧了。”】
【“司马大人,你可明白?”】
【司马苏瑁也不跟他争吵,反而堆笑道:“明白。不愧是司徒大人。”】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他吹捧了一下。】
【长孙无忌点点头,没怎么在意他,后又见李泰烦了,也不再拖下去了:“陛下,那我们先来讲讲为何能保障陛下的安危这件事。”】
【李泰眉头舒开了:“司徒,快说。”】
【长孙无忌侃侃而谈:“启禀陛下,通往长安的道路,有三处,一是潼关,二是武关,三是水路。”】【“武关距离定州太远,若楚王没有攻下其余州,直入武关,那便会让我们断他粮道,难以维持兵马,至此不战而胜。”】
【“故而武关只需原先的一千兵马镇守即可。”】
【“若陛下不放心,再抽调临近州两千兵马共入武关,这样一来,三千兵马守武关,便可高枕无忧。”】
【“楚王水军匮乏,再加上渡河声势浩大,极易发现。”】
【“故而,需派水军严加看管长安附近水域即可。”】
【“至于潼关,最靠近定州,地势也最为重要,楚王一定会从这入手。”】
【“但幸亏潼关地处关隘要冲,南临险峻秦岭,北靠滔滔黄河,属于易守难攻之地。”】
【“因而,只需派重兵能将镇守,楚王便进不入长安,陛下就能彻底高枕无忧了。”】
【“自然,后面还需抽调各地边境兵力,汇聚三万余,以苏定方统御,回防与楚王对战。】【听完后,李泰茅塞顿开,内心不再担忧了:“有理有理!还是司徒会啊。”】
【他想起房遗爱的教训,询问道:“那朕该派哪一位将领去镇守潼关呢?”】
【长孙无忌推举了程务挺:“陛下,在朝廷上,在军事上,唯有程务挺能够胜任此事。”】【李泰微微颔首:“好!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