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这只白鹿出现的一瞬间,地上的玉胤道人脑海之中轰然炸开,顿时无数回忆涌现而出。
当年江宁府的那个猎户少年,与林间的白鹿,时隔六十载,再度重逢!
心底的愧疚、惆怅、激动,等等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了一起,想要说话,却感觉喉咙有些发堵。正彷徨无措之际,双目视线,忽然与天际的神鹿相对。
那充满神性的目光中,并没有对他的责怪与抱怨,而是充满温和,以及对故友重逢的欣然。相顾良久,一笑释然!
积压了六十年的心结,终于在今日得以化解。
玉胤道人双目的视线,渐渐被泪水所模糊。
如今贫道虽已白发垂暮,却能得见故友风华如初,已是此生无憾!
老泪纵横之际,他依稀看到了。
灵泉山谷之中,有一位少年道人持杏而立,对他笑道:
“师兄赠我以杏核,我今日便还师兄一树杏果,缘法所至,此妙难言!”
这便是缘法吗?何其幸哉!
此刻,玉胤道人失神的样子,并没有被周围人所注意到。
因为,此刻他们的目光,已然全部被虚空之中的白鹿所吸引。
饶是他们刚刚已经见过了,青阳子与江流年两人手持神通玉符,禳灾解疫的玄妙景象。
但也没有现在的这副场景,来得更加有冲击力。
这世上真的有神祇不成?
这不但在众目睽睽之下显化而出,周身还环绕着万民祝颂之声,带着无比尊贵与神圣的气息降临此地。若不是传说中的神祇的话?怎么会有这番气象?
惊骇之余,那些江州的灾民与城中的百姓,已经再次拜倒在地,感激着白鹿神灵的赐福。
“多谢上神救我全家性命!!”
“小民日后定要日日烧香供奉,以报上神的救命恩德……”
这些寻常百姓的情感是最朴素的,见白鹿从苦杏之核中显化而出,便笃定了是这位神祇在为他们禳灾驱疫,一时间感念不已。
而这时,却听得头顶传来一声温和的话语:
“吾乃是玉晨真人座下苦杏之灵,奉真人之命除瘟驱疫而已!真人有言,尔等无需感激,只需记得日后多行善事,天道必有酬偿!”
众人闻言,顿觉一惊,没想到就连这位神祇,竟也在那位玉晨真人的座下?那位究竞是何方神圣?不过观其所言所行,必是一位得道高人无疑!
还不待众人细想,便听得白鹿之灵再次对着下方诸多医者说道:
“真人有言,松元节医道盛会,愿为救民扬善之举,而如今竟沦为了争名逐利之地,有悖初心!”地上的众多医者闻言,都不由得面露惭愧之色。
只有寥寥十余人,却是面不改色,因为无愧于心。
白鹿不管众人反应,继续说道:“真人有感于此,有意另立杏林法会,设功德之道,凡有济世救人之举,便由赤松道场代天酬功!”
众人听完之后,场中顿时一片哗然。
他们总感觉,今天一天的见识,比过往半辈子的经历都要玄奇。
什么功德之道?杏林法会?都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事物,众人不禁愈发好奇了起来。
于是便有胆大的,开始询问道:“上神可否解释一二,何为功德之道?”
白鹿闻言笑道:“比如尔等医者,若发慈悲之心,布医石药,救济贫苦,这便是功德之事!但有心为善,虽善不赏!功德福报,也全凭一心!”
善事是善事,功德是功德。
善事可以弄虚作假,但功德之事却必须凭心而发。
不然的话,若有巨富之人,直接广布钱财救济贫苦,岂不是功德无量了?
众人想到这一点之后,也是纷纷点头称是。
这时,场中那个名为苏牧的少年,忽然对着白鹿叩首问道:“上神,不知我等平民百姓,也能否行此功德之事?”
白鹿想到林忧的吩咐,颔首道:“自然可以!杏林法会不拘身份,无论是医者还是平民,皆可参加!届时凭借所积累的功德,来此领取真人赏赐!”
这时,有医宗弟子问道:“不知这功德奖励,都能换些什么?”
“灵药灵丹,皆可兑换!”白鹿答道。
此言一出,众人皆觉不可思议。
灵药已经是世间罕见的宝物了,传说中的灵丹更是闻所未闻,如今只是做一些功德之事,就能得到如此奖励?
“玉晨真人,真乃有道高人也!”老者闻言不由感叹道。
若是换成旁人,得到了灵药灵丹,恨不能作为传家之宝代代相传下去。
就算是武道宗师,面对灵药与灵丹的诱惑,也是难以抵抗!
而今玉晨真人,为了救苦济世,居然将这些难得一见的灵材宝药,都拿出来作为了奖励。
这是何等的心胸?已经不是世俗的目光可以测度的了!
白鹿将众人的反应收入眼底,对于那些有些怀疑的目光也不以为意。
如今的杏林法会,只不过是真人功德之道的一次尝试而已!所拿出的奖励也只不过是灵药和灵丹。等到日后功德体系完善,就算是仙道修行之法,甚至是如它这般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