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闻言顿感不妙,脸色难看又疑惑地问:
“这...这宝钞有什么问题吗?大明国库里还有很多啊,宫里人出宫买东西都用这个。”苏河深吸一口气,郑重地向朱标解释来龙去脉:
“太子,我问你,你父皇是不是觉得,既然他是皇帝,就能随意印钱?只要缺钱,就下令印更多?这样大明国库就能有无穷无尽的钱财?”
朱标愣了一下,支吾着,理所当然地回应:
“难道不是吗?自古以来,都是国家印钱给百姓用。如今我大明统治中原,自然该用大明宝钞!”面对这种“清澈的愚蠢”,苏河强压住情绪,继续说道:
“我再跟你说一次。我不知道你们现在如何定义钱。但在后世,我们认为真正值钱的东西是白银和黄金!至于统治者印出来的纸,我们统一称之为“货币’!”
“经过百年发展,货币又被细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最原始的以物换物,是几千年前部落时期最简单的交易方式,可视为货币的雏形。”“第二种是用金属,主要是黄金白银换取物品。因为稀少,物以稀为贵,它们成了真正有价值的储蓄货币。”
“而这个……”苏河指着手中的宝钞,“还有前朝的各种铜钱,都因为黄金白银不够用,才被制造出来作为“法定货币’。它本应能换取物品,也能兑换金银。”
“但你知道吗?世上的金银总量极其稀少!一旦大明宝钞随意滥印,面值胡乱规定,这个举动将导致整个大明被百姓抛弃!到时候,百姓将拒绝使用宝钞交易,大明会倒退回以物易物的部落时代!”“太子殿下,这大明宝钞,就像宗亲赡养制度一样,是在给日后的大明埋下亡国的祸根啊!”金融是一个国家至关重要的命脉。
一旦国家的金融体系崩溃,那么这个国家离毁灭也就不远了。
即使是如今如日中天的大明,也不例外。
为什么后期的大明会被农民起义军轻易摧毁?货币体系的崩塌就是关键因素之一。
要知道,闯王李自成曾经也是大明朝廷底层的一个小吏。
端铁饭碗时,他当然不会反抗。
可有一天他发现,自己这份铁饭碗的俸禄,居然连家人都养不活,甚至那钱根本花不出去,买不到粮食。
他这才义无反顾地加入了起义军,并且成为第一个攻破京师的人。
可惜的是,在这个时代,能真正理解金融和经济规律的人凤毛麟角。
即便是才华横溢的朱标也不例外。
马车上,朱标听完了苏河之前的描述。
前面的内容他还能接受,但最后一句话让他如坠冰窟一一大明宝钞竟可能成为毁灭大明的祸根!那一刹那,朱标额头瞬间冷汗涔涔,喉结滚动,猛地推开马车窗口的布帘,朝外大声喊道:“停下!都停下!”
命令传开,众人虽疑惑不解,但无人敢违抗太子之命,队伍立刻停了下来。
回过神的朱标,越过苏河的位置跳下马车,先是对常氏的车驾嘱咐了几句,又唤来冰儿吩咐一番,大意是让她带宫人先去沈金府安顿。
接着,他立刻回到马车上,神情凝重地对苏河说:“苏兄,这宝钞之事至关重要,还请详谈。府邸之事我自会安排妥当,不会耽误你太久。”
苏河无所谓地答应了。
他对货币体系崩溃的了解,更多源于穿越前看过的一些历史科普,知道从朱棣时期起,大明宝钞就逐渐沦为废纸,如同后世津巴布韦币般失去价值。
给朱标简单讲讲,几分钟的事而已。
见苏河答应,朱标这才松了口气,重新坐下,脸上已不复轻松,反而带着紧张。
宗亲赡养制度的弊端他或许能算清,但这金融货币之道,对他而言完全是另一个陌生领域。“苏兄,按你方才说的三种货币,咱大明宝钞应属第三种。前朝大元也曾发行过纸币,如今不过是换成了咱大明的名头,怎会酿成如此大祸?”
大明开国那天,朱元璋便决定废除前朝纸币,发行独一无二的大明宝钞。
这一家子的思想,多少有些古板。
一个能兴起文字狱、试图恢复小农经济的皇帝,对经济学又能有多少深刻理解?
即便是后来的永乐皇帝朱棣,更多是军事才能突出,才创立内阁、东厂来制衡锦衣卫。
朱标,也是因为遇到了苏河,才逐渐变得愿意接受这些新思想。
看着朱标天真的样子,苏河无奈地叹了口气:
“太子,你还是太天真了。既然你想知道,我就把所知的都告诉你。”
“不错,大明宝钞是第三种货币形式。但你要明白,这纸币本身毫无价值!它的价值,必须由国家的信誉和实力来赋予!”
“如今大明有实力,但信誉……或许现在还残存一些,可最多十年,大明宝钞在百姓手中就会沦为废纸,恐怕连一张白宣纸都不如!”
“啊?!”朱标大惊失色,“我大明宝钞怎会落到如此地步?历朝历代都发行纸币给百姓用,父皇也是循前朝旧例开展,这理应没问题啊!”
见朱标仍未明白,苏河拿起装着宝钞的盒子,取出那三千两白银的宝钞,展示在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