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会为他们击鼓鸣冤,当地官员还把这些人的例子当成反面教材,告诫大家“谁要是不接种牛痘,死了就是祸害!”
最后,这些人的尸体还会被民众一起扔进柴火里焚烧。
朱标当初喊出的标语,也按要求印在了各地的墙壁上,渐渐成了百姓劳作时的口头禅。
这天,朱元璋召开了登基以来最长的一次早朝。
因为他之前也接种了牛痘,需要时间休养。而且皇宫里所有人,包括三岁的朱雄英,都已经接种了牛痘。
当时朱雄英接种时,还是苏河在一旁亲自指导,直到孩子痊愈,苏河才离开皇宫。
坐在龙椅上,朱元璋精神格外好。
没了天花的威胁,又从锦衣卫那听到百姓对自己的称赞。
这可是他近十几年来,最舒心的日子。
“如今全国的牛痘接种情况怎么样?布政使,你来说说。”朱元璋开口问道。
文官队伍中间,一个人立刻站出来,拱手行礼后汇报:
“启禀皇上,以应天府为中心,五百里范围内,牛痘接种工作推进得最顺利;一千里范围内的县城,已经接到通知,正在准备;更远的地方,因为太医们年纪大,赶路慢,暂时还没通知到,但太医们都已经在路上了。各地百姓知道太子的示范和皇上的决策后,都满心感激,纷纷感念皇恩。”
朱元璋知道,明朝的主要交通工具还是马车,太医们年纪大,确实经不起长途奔波,所以没有怪罪。听到百姓对自己的认可,他更是开心:
“不错,你们做得都好。对了,有没有官员私下涨接种费?”
另一个官员站了出来。
他是负责监察贪官的巡抚。
“启禀皇上,凡是皇命所到之处,没人敢多收一文钱!”
“很好!没人贪污,这才是朝廷该有的样子!”
第一次早朝这么顺心,朱元璋干脆提前结束早朝,让大臣们回去休息。
走往华盖殿的路上,朱元璋对朱标吩咐:
“关于苏河的赏赐,标儿,你去蓬莱府一趟,让他来皇宫,咱要当面赏他。”
“儿臣遵旨,这就出宫。”
朱标虽然不知道父亲为什么突然要当面赏赐,但还是立刻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