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给太子唱首军歌(1 / 2)

训练场门外,寒风卷着雪沫子打在车帘上,一辆装饰华贵的马车稳稳停在雪地里。

车帘掀开,太子朱标裹着件绣金云纹的厚棉袍,领口衬着层暖融融的狐裘,踩着脚踏走了下来。洪武年间的腊月本就苦寒,加上小冰河期的影响,应天府郊外的积雪足有半尺深。

门口值守的御林军早把积雪扫到道路两侧,留出一条干净的通道。

朱标望着训练场的方向,隐约听到里面传来整齐的歌声,不由得皱起眉。

“苏兄不是说,来此处是为了历练御林军,给将来的中部战区打基础么?怎么如今竞带着将士唱歌?”满心疑惑的朱标抬脚往里走。

门口站岗的两名御林军见是太子,连阻拦都不敢。

毕竟朱标是储君,御林军上下谁不认得?

循着歌声往前走,很快就看到苏河站在一众将士面前,正抬手打着节拍领唱。

“战士责任重!呀嘿!军事要过硬!呼嘿!爱军习武创一流啊,建功立业在军营!”

朱标心思细腻,没上前打扰,只在一旁静静等着,直到歌声停下,才快步走过去。

“苏兄,今日是什么好日子,竞带众将士在此歌唱?”

听到熟悉的声音,苏河转过身,看到朱标时明显愣了一下:

“太子?你怎么来了?这个时候,你不该在皇宫处理政务么?”

他确实有些意外。

自打离开应天府,他就没回去过,这些天要么盯着将士训练,要么守着铁匠铺看武器进度。如今手雷才刚做出第一支样品,后膛枪的钢管改了又改,最短都有一米二。

扳机、弹射装置受限于当下的金属工艺,根本做不出来,只能琢磨着用结构原理改撞针敲击的设计。就连子弹也将就。

光装火药的地方就占了五厘米,弹头却只有半根手指大。

没办法,黑火药威力不够,只能靠增加药量凑。

朱标笑着拱了拱手:

“标不请自来,还望苏兄见谅。实在是皇宫里的政务太让人烦躁,忽然想起你带着四弟、五弟在郊外,便顺道过来看看。”

自苏河带着朱棣、朱楠离开后,朱标总觉得浑身不得劲。

虽说处理政务的效率没降,但空荡荡的皇宫让他心里发闷。

前几日看舆图时,他发现西边的国度地形平坦,地盘比中原还大好几倍,心里便动了念头。这么好的土地,若是用来耕种,定能让百姓吃饱饭,这才特意跑了一趟。

听明白朱标的来意,苏河无奈地摇了摇头:

“太子,那地方是好,可咱们现在根本到不了。你想啊,怎么把大明将士运过去?大船是有,可海上航行得十几天半个月,将士们连海上作战的经验都没有,怎么打?”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

“回头我还得跟你爹申请,看看能不能组建海军。不然光靠陆路,大明的兵根本走不出国门。不是军事实力弱,是这些限制太死了。”

朱标脸上露出遗憾的神色,又追问:

“那从西边陆路走呢?我在舆图上看到,西边有个天竺国,跟西方诸国接壤,咱们不坐船,直接走陆路不行吗?”

“这你就有所不知了。”苏河无奈解释,“舆图我只画了平面,没标山脉。西边看着接壤,可中间隔着雪区高原,咱们的将士都生活在低海拔地区,到了高原连走路都费劲,更别说打仗了。高原反应能要命,可不是闹着玩的。”

朱标又提了从北方进军的想法,还是被苏河否决了。

北方入冬后冷得刺骨,大明现在连储备粮食都不够,烈酒更是稀缺。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后勤保障,打什么仗?

“这些事往后再说吧。”

朱标叹了口气,故意岔开话题:“最近国旗、国歌的事,已经够让我头疼了。”

苏河一眼就看出他在装轻松。

朱标这些日子肯定过得不顺心。

追问之下才知道,老朱把制定国旗、国歌的事全交给了监国的朱标。

至于他自己倒好,天天找马皇后唠嗑,根本不管。

好在朱标办事靠谱,国旗的事已经有了眉目。

“最初有人提议用日月图案,说“大明’本就是日月所成。”朱标解释道,“可我觉得不行。这图案虽贴合国号,却不贴合民族。你之前说过,星旗上的元素要能代表百姓,让大家看了有归属感。”后来他猛然想起苏河提过的“华夏民族”,而能代表华夏的,莫过于龙。

可画师们一开始总想着把整条龙画在旗帜上,图案繁复得记都记不住。

朱标琢磨了好几天,才想到既然星星能靠简约的图案藏寓意,龙为什么不行?

只画龙身、龙爪、龙头,不也能体现神韵?

就这么改了又改,终于做出了一面让他满意的龙旗。

“没看出来啊,你还有这本事!”苏河真心夸赞,“历史上都说你文武双全,果然没骗我。这种简约的绘画手法,后世都不多见,你居然提前几百年弄出来了!”

听到这话,朱标悬着的心才算落了地。

他本来就怕苏河不认可这种“新奇”的设计,毕竟之前没人这么画

最新小说: 红楼:我能升级词条! 政哥:我家老六,咋成千古一帝了 三国:雄据江东,开局霸王之力 朱棣:我家老四,在搞工业革命? 玄德 乱世:我无限白粥,号大贤良师! 马皇后:重八,我后宫真没藏男人 大明:一句重八,朱元璋当庭失态 状元郎 我的道观通历史,开局老朱来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