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困于瓶颈的修士,更是感到瓶颈松动!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随着经文诵念,老子身周浮现出混沌初开、清浊分离、万物化生的宏大异象!
这并非幻术,而是他以无上道境引动大道本源显化的真实景象!
无数修士沉浸其中,感悟着天地开辟、万物起源的玄奥。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老子语气平和,阐述着“有欲”与“无欲”两种心境对体悟大道的作用。
他拂尘轻挥,虚空中自然衍生出无数玄奥的轨迹,或繁复如星河运转,或简洁如一缕清风,皆是“妙”与“徼”的具现化。
许多修士看得如痴如醉,对自身功法的理解豁然开朗。
讲道渐入佳境。
老子并未逐字逐句解读,而是提纲挈领,以《道德经》核心章句为引,结合天地自然、阴阳变化、乃至清源天本身活跃的大道法则,深入浅出地阐述着“道”的玄妙。
*讲“上善若水”:他随手引来一道清源天的灵气长河,水流在他指尖化作各种形态,时而柔韧如丝,时而刚猛如剑,时而滋养万物,时而涤荡污秽。
他阐述水之“七善”,将其引申为修行者应有的心境与处世之道。
讲“道法自然”:老子指向天空中自然流转的法则之链,指向清源天万物生发、和谐共生的景象。
“不妄为,不强求,顺应天道,方是修行正途。”此言一出,许多曾经急于求成、甚至修炼了隐患颇多魔功的修士,顿感冷汗淋漓,幡然醒悟,道心上的尘埃被涤荡一空。
讲“反者道之动”:他以阴阳鱼图演化盛衰、生死、强弱之转化,阐述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大道至理。
一些寿元将尽、心灰意冷的老修士,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之光,对“死中求生”有了新的感悟。
讲“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着重强调“无为”并非不作为,而是不妄为、不强为,以顺应天道的方式达到“无不为”的境界。
他结合自身坐镇兜率宫,以道韵共鸣天地、教化万灵的方式为例,阐述其中蕴含的宏大力量与智慧。
陆渊留在清源天的几道化身虚影,也微微颔首,露出深以为然之色。
随着讲道的深入,整个清源天异象纷呈:
天花乱坠,并非真正的花,而是由纯粹道则和灵气凝结的光点,如同金色的细雨洒落,融入听道者体内,滋养其肉身与元神。
地涌金莲,白玉道坛周围,乃至整个道源核心区域,虚空生莲,朵朵金莲绽放,散发出宁静心神、启迪智慧的清香。
紫气浩荡,兜率宫引来的先天紫气愈发浓郁,化作一片紫色的海洋,将整个讲道区域笼罩,身处其中的修士感悟速度倍增。
道音和鸣,天地间自然响起玄妙的道音,与老子讲道之声相和,洗涤神魂,助人悟道。
众生百态,各有所悟。
如青牛,眼中神光湛湛,对自身法则有了更清晰的方向,气息愈发凝练深邃。
许多人当场盘坐突破,气息节节攀升,道境飞速提升,瓶颈在老子大道真言下如同薄纸般被捅破。
一些年轻天骄根基被无形夯实,对大道本质的理解远超同龄人,未来潜力无限。许多人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仿佛脱胎换骨。
还有一些凡俗生灵虽不能理解高深法理,但沐浴在道音紫气之中,百病全消,延年益寿,灵智开启,甚至诞生出拥有微弱灵根的婴儿。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当老子诵完《道德经》第一章最后一句,声音落下时,整个清源天陷入了一种奇妙的寂静。
并非无声,而是大道纶音的回响依旧在每个生灵的心湖中荡漾,余韵悠长,回味无穷。
老子缓缓起身,拂尘轻扫。漫天的异象开始缓缓收敛,紫气归于兜率宫,金莲隐入虚空,天花消散。
但所有听道者身上的道韵与感悟,却深深烙印下来。
“今日讲道,至此为止。”老子声音平和,“道在脚下,亦在心中。诸位好生体悟,勤勉修行。”言罢,他对着下方亿万生灵,微微颔首。
“谢天尊传道之恩!”山呼海啸般的感恩之声,发自肺腑,响彻寰宇!
声浪中蕴含着磅礴的信仰之力与纯粹的感激之情,汇聚成一股无形的洪流,一部分归于老子自身,使其气息更加圆融深邃;
更大一部分则融入清源天本源,使得这片天地道韵更加浓厚,法则更加活跃!
老子微微一笑,倒骑青牛,踏着紫气虹桥,在亿万道崇敬的目光注视下,悠然返回了紫气氤氲的兜率宫。
玄黄宫门缓缓闭合,隔绝了外界,但那浩荡紫气与玄奥道韵,却比讲道之前更加浓郁、更加灵动。
道德天尊首次讲道,圆满结束!
清源天陷入了长久的悟道热潮之中。
无数修士就地闭关,消化所得。
整个星域的道法水平,因这一场讲道,整体跃升了一个大台阶!
道德天尊的讲道,如同一道惊雷,炸响在生命禁区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