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完了一城两镇一港的情况,陆云对于居风县也有了大致的印象。
可以说,这就是一个饱受战乱,一片荒芜,百废待兴的穷县。
县中的官府秩序,基层治理,基本被破坏殆尽。
若非城内有着南征军镇压,怕是连最基本的秩序都要不存在了。
县衙这边,对于下面村镇,也是两眼一抹黑。
这点从李通跟陆云说,以他估算,县中人口可能不足万人就可证明。
因为按照陆云气运天书记载,县内人口明明还有一万三千余人,这都是承认朝廷统治的归化之民,可不包含那些山中蛮夷内的。
但此时,其中三千人,在县衙看来,却是不存在的。
陆云暂时还无法确认,缺少的这些人,是李通也不清楚,还是对方刻意隐瞒。
可这现象表露出来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
意味着有大量的百姓,归属于朝廷的百姓,正处于无序的状态之中,亟待整理。
“那乡野之中呢?”
陆云问起了更下层的乡村情况。
李通回道:“乡野的情况,倒是好上一些。当时蛮夷下山,主要是奔着繁华富庶的县城、镇子而来,目标只在平原。
对于县内平原之外的一些山村,倒是不怎么看得上。
所以那些散布在山间的小村,倒是在此次动乱之下,保存了元气。
县内剩下的人口,这些小村之民,或许能占到近半。”
李通最后做出猜测。
居风县这边,户籍上有七万亩田。
其中县城所在的大平原有三万亩,两座小镇各自有一万亩
另外有两万亩田,则散布在各个山岭之间。
县内有不少山民,便以这些山间之田为根基,建立起了一座座村落。
因为山中穷困,所以当初蛮夷下山时,也不怎么看得上这些山民家当。
加上山民蛮横,不怎么好招惹,那些蛮夷也就放过了他们,彼此相安无事。
甚至平原之上不少百姓,都在动乱时逃往这些山村,借此寻求庇护,也为居风县保留了不少元气。
‘如此看来,那缺少的三千户口,或许就是那些平原之民,依旧躲在山中,没有出来,才造成了缺失。’
陆云了解到这些山村状况后,心中暗暗猜测。
若是如此的话,后续只要县衙派人前去招抚,不难将这些逃难百姓带回,重新归入户籍。
随后他又问起了县内乡绅情况,结果也让人既失望又欣喜。
失望的点在于,县中其实没什么大户。
整个九真郡,也才开拓不过百年,居风县处于九真郡之南,设立更是不超过五十年。
才五十年的时间,周边又尽是蛮夷,根本没那个条件产生世家豪强。
县中所谓的乡绅,都是先前在居风县赴任的官员,因为死在任上,家属因种种原因没有返回家乡,最终落户城内,慢慢发展为了大户。
像这样的大户,县内并不多。
原先加起来有十七家,如今一场蛮夷叛乱,直接就有十家满门被灭。
剩下七家,除了两家主要操弄港口生意,见识不对乘船逃跑,损失不大。
另五家也元气大伤,族中死伤颇多,底蕴大不如前。
最明显的例子。
原本居风县七万田亩,有四万亩是属于这些大户的,结果如今被蛮夷屠了一通,其中直接有三万亩成了无主之地。
剩下一万亩,也有五千亩属权不清,衙门要是不要脸的话,也可直接收为官田。
五个家族加起来,才掌控了五千亩田的大户,这能算得上豪强世家吗?
根本算不上。
也就那两家掌控了港口贸易的家族,因为掌握了海贸之力,才能让陆云稍稍高看两眼罢了。
不过只要对方能及时交税,海贸被控制不控制,其实也无所谓。
也就是说,如今的居风县,一场战乱过后,原有的秩序全被打破了。
原本盘根错节的官绅勾结、欺上瞒下的情况,得到了大大的缓解,乃至解决。
剩下的虽然一地鸡毛,却也一片白纸好作画。
只要陆云有决心,有能力,不难将居风县再度发展起来。
不过想要发展,除了钱之外,更少不了充足的人口。
原本居风县有两万三千人,如今因为战乱损失了一万人,这巨大的缺口不弥补,想要将县城恢复原本的繁华,根本痴人说梦。
陆云想要获得更多人口的打算,也无法实行。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缺少人口。’
想到这里,陆云抬起头,看向李通道:“我居风县凄惨,想来其他邻县,也好不到哪去吧?”
居风县虽然处于九真郡最南方,可因为靠海的缘故,其实是处于十万大山的边缘,与那些蛮夷的核心领地距离较远。
所以蛮夷下山之时,也就三千余人流窜到了本县,肆虐一番后,不少就很快撤走。
剩下留恋不去的,也被南征军驱逐。
总体而言,蛮夷对于居风县造成的破坏,虽然严重,却也不算毁灭性,总是留下了几分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