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池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的道观通历史,开局老朱来上香 > 第4章 你的孙子快把你的儿子一网打尽了

第4章 你的孙子快把你的儿子一网打尽了(1 / 2)

朱元璋他有些难以理解的问苏秩:“允炆为何要对他的叔叔们下此狠手?”

“他害怕自己的那些叔叔们造反呗。”苏秩随口答了一句,而后继续念道:“接着是代王朱桂。”

“他被人弹劾贪虐残暴,于是朱允炆趁机下旨削去他的护卫,圈禁在大同府。”

“湘王朱柏的下场更惨。朝廷直接说他谋反,于是派军队包围了荆州王府。

朱柏把世子、郡主都叫到跟前,说‘我乃高皇帝之子,岂能受辱于狱吏’,

然后带着全家自焚,享年二十九岁。”

“自焚?!!”朱元璋眼前一黑,连忙伸手扶住桌沿。

他用另一只手捂住心口,痛心疾首的说道:“柏儿性子刚烈,咱是知道的……可他怎么就想不开,要带着全家自焚啊!!”

自己的儿子们,竟然被孙子圈禁的圈禁,逼死的逼死……

豆大的泪珠,不自主的从朱元璋脸上滑落,噼啪一声落在手背上,摔成碎片。

苏秩叹息一声,递过一碗野菜粥,说道:“先喝点粥,稳稳心神,后面还有更多奇葩的事情呢。”

“……”朱元璋抬手擦掉脸上的眼泪,然后接过苏秩递来的野菜粥,大口大口吞咽起来。

苏秩贴心的等朱元璋喝完了粥,这才接着拿起手机念道:“齐王朱榑,被指控阴蓄刺客,削去爵位后和周王一样流放,后来被关押在南京宗人府,直到宣德年间才去世,囚禁了整整二十多年。”

“岷王朱楩在云南被西平侯沐晟弹劾,说他僭越礼仪、残害官民,同样被废为庶人,徙置漳州。其实朱楩就是性子骄纵了些,要说谋反,他压根儿没那实力。”

“但有位藩王倒是得了善终。您的第十三子代王朱桂,在宣德年间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他是个混不吝的性子,被削爵后就天天在大同城里闲逛,见了百姓就讨酒喝,反而没人忌惮他。”

“后来朱棣登基,恢复了他的爵位,他就这么浑浑噩噩活到了古稀之年。”

朱元璋听到这里,却突然笑了起来,但他的笑声里满是悲凉。

“咱当年封藩,是想让儿子们镇守边疆,保护我朱家江山永固。

没想到,到头来,却让他们成了新君的眼中钉……

允炆这孩子,是读书读傻了么?!”

苏秩呵呵一笑,说道:“朱允炆不傻,反而很聪明。只是他太过心急,身边有没有真正有真才实学的人辅佐,最终被‘建文三傻’忽悠着把皇位给弄丢了。”

“建文三傻?指的就是‘齐泰、黄子澄、方孝孺’这三人?”朱元璋眼神和语气里都带着凶狠,“这三人,都是谁举荐的?!”

苏秩脸色有些古怪,但他还是回答道:“他们三个,都是你安排在朱允炆身边的……”

“?”朱元璋的表情,瞬间凝固了。

“是咱留给朱允炆的人?”好半天,他才再次向苏秩确认道。

“没错,百科上是这么写的……”苏秩点头,确认道。

朱元璋沉默了许久,半晌后才摇头叹息道:“书生误国啊……”

“准确的说,是迂腐的读书人误国,也有许多读书人为大明力挽狂澜,强行续命的。”

苏秩顿了顿,继续说道:

“朱棣自己是靠藩王身份起兵夺取了皇位,所以他给大部分藩王恢复了爵位,但还是收了他们的兵权,让他们衣食无忧的过完了后半生。”

“老四对他的兄弟,还是不错的……”朱元璋点点头说道。

“朱棣攻进南京时,朱允炆下落不明,有人说他被烧死在宫里,有人说他逃出去当了和尚。”

苏秩瞥了一眼朱元璋面无表情的脸色,然后继续念道:“朱棣登基后,倒是成了不逊色于你的明君,也着实做了好几件大事。”

“他迁都北京,修了《永乐大典》,还派郑和七下西洋,让大明有了当时全世界最强大的海军。”

“老四开海禁了?”朱元璋对倭寇头疼不已,这才不得已禁海。

他听到朱棣不仅开海,还组建了全世界最强大的船队,因此好奇的问道:“倭寇他是怎么处理的?”

“我找找……”苏秩回了一句后,开始在手机上翻找起来。

“有了!”

“朱棣即位后,遣使诏谕倭国,并派郑和前往倭国,与倭国幕府大将军足利义满签订了《永乐条约》。倭国于是开始追捕海寇,并向大明献俘。

但他只是放宽了海禁,并没有完全开放海禁,民间组织仍然不准出海。”

苏秩说到这儿,不由得多提了一嘴:“说到倭寇,海禁其实并不是一个好办法。永乐时期以后,他们愈发泛滥,给大明百姓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朱元璋脸色变得有些难看,问道:“就没人治得了他们吗?”

“有!”

“嗯?”

“在朝嘉靖和万历皇帝时期,有一个叫戚继光的将领,他通过改革军制,创新战术,水陆协同和主动出击,最终彻底铲除了倭寇之患!”

朱元璋嘴巴微微张开,问道:“他是怎么做到的?”

“这就说来话长了……”苏秩看着手机里那长长的

最新小说: 我的道观通历史,开局老朱来上香 大明:一句重八,朱元璋当庭失态 朱棣:我家老四,在搞工业革命? 状元郎 红楼:我能升级词条! 法兰西之父 政哥:我家老六,咋成千古一帝了 乱世:我无限白粥,号大贤良师! 三国:雄据江东,开局霸王之力 马皇后:重八,我后宫真没藏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