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脸上依旧是那副憨厚的笑容。
他扶起蒋琬、董允两位重臣后,把诸葛亮的信递了过去,说道:
“相父信中除了建道观一事,还提到了两个人。
一个叫黄皓,一个叫陈祗。”
“黄皓朕有些印象,出身卑微,一直在朕身边做着一些琐碎之事。
除了机灵、嘴甜,好像没什么特别的。
至于陈祗,朕好像没听说过此人……
你们说说,相父为何点名要除掉黄皓,要流放陈祗至南中?”
侍中董允为人正直、是非分明,一直在辅佐刘禅执政,处理宫中事务。
也正是由于董允的存在,黄皓才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官职一直没超过黄门丞,不敢有丝毫不轨的举动。
而陈祗也是在董允去世后,才接替董允担任侍中。
之后他就与黄皓互为表里,开始祸乱朝堂。
董允沉思片刻,对刘禅说道:“丞相想必是知晓了一些我们不知道的秘密,才要除掉这两人。”
蒋琬是诸葛亮的铁杆迷弟,自然百分百支持诸葛亮的决定。
他说道:“既然丞相要杀此二人,那便都杀了。”
“……”刘禅笑容一滞,好心提醒道:“相父只说杀黄皓,陈祗是流放南中!”
“那跟杀了他有什么区别?说不定陛下直接杀了他,对反而还是种解脱。”蒋琬笑道。
“额……”刘禅彻底愣住了。
南中是蜀汉南部边疆诸郡的统称。
建兴三年(公元 225年),
刘备病逝后不久,南中地区局势动荡,牂牁太守朱褒、益州大姓雍闿以及夷人首领高定相继发动叛乱。
蜀汉政权任命的郡太守正昂、焦璜、龚禄皆被叛军所杀。
诸葛亮为稳定局势,决定亲自率军南征。
他采用马谡“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策略,兵分三路进军南中。
最后,诸葛亮完成了“七擒孟获”的壮举,使孟获心悦诚服,不再反叛,还前往蜀汉中央担任御史中丞一职。
在之后,诸葛亮对南中采取“以夷制夷”与委派官员相结合的治理方式,重新划分南中四郡。
他任用南中大姓和夷帅,征调大姓“聘策”的部曲入蜀,同时大力扶植南中地区的发展,加强了蜀汉对该地区的控制。
南中地区多高原、山地、峡谷,气候湿热多雨,蚊虫滋生,疟疾横行。
诸葛亮南征时曾感叹“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不毛”虽然不是绝对的荒芜,但也足以说明这些地区的原始与闭塞。
诸葛亮把陈祗流放到这里来跟南蛮、毒虫作伴,这不比杀了他更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