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善登带着周奇峰,还有男女主演一块登上了舞台。
舞台极其简单,甚至不能称之为舞台。
只是在银幕前方,临时架设了一个小小的讲台,铺着有些褶皱的深蓝色桌布。
讲台上孤零零地立着四个金属支架麦克风,线缆像黑色藤蔓一样蜿蜒到地面,连接着角落里一个看起来有些年头的调音台。
讲台后面没有华丽的背景板,只有那块巨大的、微微泛着哑光的白色银幕。
似乎在无声地宣告,这里的一切,都将归于影像。
沈善登一步步走上台,他的长相并不是那种白面小生类型,但独有一股气质,天生有镜头感,属于那种怎么拍怎么有。
刚刚登场,整个放映厅的空气都在微微绷紧,仿佛这个身影自带光环,气场笼罩了这片空间。
一步步,踏入这片光影交织的、属于电影的领地。
前排媒体区一阵骚动,媒体人调动设备,长枪短炮聚焦这位家喻户晓却极少曝光的歌手。
只有他们知道,眼前的年轻人,也是他们的同行。
伴随着03年夏天的大爆曲,石破天惊。
歌手的路还没开始,“网络歌手”“非主流”的帽子已经扣在了沈善登头上,歌迷也被鄙视。
03年互联网已经开始冲击唱片行业,但唱片公司还在巅峰。
行业话语权、评论渠道、奖项公关、歌手包装,牢牢握在唱片公司手里。
明眼人很清楚,只要沈善登签个唱片公司,情况就会好转。
然而沈善登没有。
以“互联网”替换“网络”,将自己包装成“互联网”歌手。
同样的意涵,但是不要小看这一层变化。
互联网这个名词符号,国内国外连接着不知多少互联网新贵,任何对其的污名化和贬低,都会遭受更为恐怖的反击。
如果说这只是一个偶然,随后就表明并不是。
沈善登将自身定义为借助互联网表达的艺术家,并没有继续纠结“网络歌手”的概念,而是继续从互联网入手,进一步扩充自己的定义。
定义自己为读书改变命运、互联网改变命运、科技改变命运的励志人生代表。
将互联网的先进技术代表性和自身经历相融合,一下子拉开了和活跃在舆论中的港台流行歌手之间的逼格。
什么年代了,还在玩传统歌手那一套。
与之配合,沈善登大四开始尝试其他曲风创作,又考入北影,研一转向民谣,研二逐渐封麦,逼格渐渐走高。
反过来将互联网渠道包装成对落后唱片行业的革新,喊出“审美平权”“艺术平权”的口号。
一次是偶然,次次就不可能是偶然。
媒体行业的人都知道,沈善登手底下还有一支水军,隶属他创办的公关公司,战斗力之强举世罕见。
行业里有传言,沈善登掌握某种真经,号称“十字真法”,能有得传其中一字,就可以在网络上搅动无尽风雨。
“做演员绝对有前途。”
坐在嘉宾区域的王忠磊,望着台上的沈善登,颇有些恨铁不成钢。
沈善登身上的人气,不管是做歌手,还是做演员,都能很好的转化,偏偏去做导演。
导演华易也可以帮忙,沈善登挂个名就是,多配几个副导演,也能转化人气。
好死不死,沈善登要走学院派道路。
理论上来说,学院派和院线电影是不冲突的,但是中国电影行业情况特殊,学院派几乎特指文艺电影,而文艺电影和商业电影水火不相容。
只是王忠磊也没法强迫,华易没有后世那么牛逼,PO之路谁心里都没把握,说起来还是华易欠沈善登一份。
顷刻。
沈善登便已登台。
讲台旁边,四张折叠椅上,沈善登坐在了最左边。
独立电影发布会,肯定不能按照寻常世俗来排座。
周奇峰作为制片人代表坐在最右边,两位主演在中间。
王凯和佟丽丫很是紧张,乖巧的坐着。
沈善登环视了一周,看到了许多熟人。
对着自己导师,还有学校领导微微致意,
也对王忠磊点头致意,华易大小王后世有各种传闻,华易也烂了。
但放在当下,华易是电影产业民营公司中的代表。
特别是王晶花出走澄天之后,澄天带有日资色彩,华易和其决裂,走上了它自己不一定愿意,但是不得不走的路,一定程度上扛起中国电影的大旗。
从后世来看,华易再有两年就能成为华娱第一股,然后股价上升,华易大小王也是一跃成为娱乐圈资本大佬。
但那是先入为主,如今华易上市很不明朗,影视公司上市没有先例,创业板也看不到影子。
沈善登有前后眼是捡漏,坐等资产暴增,但是在当下看,真金白银是实实在在的支持。
钱,是值钱的,不是一个数字。
沈善登做电影,《督公》一百万投资,华易也只是挂了名出品,如果能成片,会在发行上支持,对于掏钱投资很是谨慎。
如果沈善登发唱片,开演唱会,或者做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