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下手为强(2 / 2)

了:“你看这何济川,朕可没说过弹劾之事是宗室做的,她竟敢把自己猜测写成定论给朕上上来。”

内官陪笑,摸不清皇帝的态度,没敢出声。

【陛下圣明,近日,由于清流出身的代州刺史将过去旧案的责任推给庆成王,导致宗室蒙受不白之冤,因此宗室愤怒之下反差挤压多年的卷宗,指控冯侍中当年为提拔自己亲信,竟然采取诬陷和罗织罪名的手段导致其同僚含冤而死。现如今,受害者家属泣血控诉,京城舆论哗然,人人都说冯侍中罪大恶极,有负陛下信任。】

【臣听闻此事,也对死者的遭遇深感悲痛,对诬陷中伤的行为十分痛恨。我朝以礼法治天下,如果冯侍中真的犯下如此罪行,自然应当依法公开惩处,以警示后人,告慰冤魂,彰显律法的威严。】

【然而,臣对此事仍有疑虑,如鲠在喉,不得不冒昧地向陛下陈明:】

【其一,时隔多年,证据不全。此案发生时间较早,有些案卷已经失踪,当时的证人如今也难以找全。宗室现在主要倚靠的是死者家属的哭诉和当年的判决文书。臣十分理解家属丧失亲人的痛苦,但所有的指控都是她们的风闻或推测,而当年的判决文书是否就能说明真相?还是说这也收到了冯侍中权势的干涉,又有何证据证明诬陷的过程?如果仅仅依据死者家属的悲痛,和并不完整的积年旧卷,就判定一位重臣的罪名,恐怕过于草率,难以服众。一旦出现冤屈,律法的尊严就荡然无存了。】

【其二,时机微妙,动机可疑。宗室此次发难,正好处于清流将旧案责任推给庆成王,使宗室蒙受不白之冤后,是既如此精准,实在难以摆脱挟私报复的嫌疑。臣此次上书,并非说为冤屈者伸张正义有错,而是伸张正义的心,理当出自公理道义,而不应该沦为党派斗争的工具。如果宗室此次行为,是借为死者沉冤昭雪之名,行打击报复清流之实,那么律法就沦为了斗争的武器,朝廷恐怕会陷入无休止的互相争斗,长此以往,绝非国家之福。】

皇帝边看边点头:“这话说的倒是中肯。”

【其三,株连甚广,朝局恐危。此案若只限于冯侍中一人,尚可认为是咎由自取。然而,冯侍中门生故旧遍布朝廷内外,此案牵连之广,恐怕难以限制。因此,如果此案处理稍有不慎,或者因为急于定罪而证据不足,又或者为了平息众怒而扩大范围,都容易广泛牵连,引得人人自危。到时候朝廷官员为求自保,必然导致相互揭发,构陷成风,而清流为了反击,也必然会加入争斗,如此下来,朝廷的分裂崩溃也不是臣的危言耸听之言了。陛下励精图治壮大的国家基业,恐怕也会深受影响。】

皇帝笑出了声。

“陛下?”内官见皇帝心情不错,壮着胆子问。

“何济川啊何济川,最开始弹劾冯卿的就是你吧,当日你可是直接点了清流三名大员,现在竟也可以指控宗室的行为株连甚广,定罪草率了。”她喝了口茶,觉得有趣极了,“朕竟也有些不懂你要做什么了。”

“她们今日去见代州长史了吗?”

“是的,陛下。”内卫指挥使如同幽灵一般出现在一旁,“代州长史都交代了。”

皇帝饶有兴趣地继续看了下去:“她竟然完全没有在奏折里提及的意思。”

【因此,臣虽然痛恨构陷以致冤案的恶行,但为了朝廷法度的严威严和国家社稷的安定,故斗胆请求陛下选派刚正不阿,与清流和宗室都没有牵连的忠臣,彻查此事。在查明之前,暂停对冯侍中的定罪讨论,查清之后,无论有罪与否,都应按律公开处置,昭告天下。】

【臣并非要为冯侍中辩护,实在是为朝廷法度的公信力,为陛下江山的稳固忧心如焚!若想伸张正义,使沉冤昭雪,必须以律法为基石,以完整的证据为严谨依据。如果因为一时的激愤,或者党派争斗的私欲,导致法度崩溃,朝廷分裂,那么不仅真正的罪犯会逃脱律法的制裁,国家的基业恐怕也会蒙受损害啊!】

【伏乞陛下圣裁!臣侍御史何榆诚惶诚恐,顿首再拜。】

最新小说: 摆烂吃瓜:满朝文武嘻嘻?不嘻嘻 火影:宇智波借贷战神! 无限逃生:馆主飒爆直播间 究纠 可以穿书后,我靠捡垃圾赚翻了 女主别哭,疯批病娇男主我抢走了 从采珠疍户开始无限就职 净水迎帆 被流放后,五岁奶团带全家致富 穿越斗罗:我的武魂竟然是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