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级主任科员相当于正科级,三四级主任科员相当于副科级。郑方圆辞去副镇长职务后,所剩的就一个三主的职级。如果单纯从制度上看,他副科级已经满2年,直接从三主提拔正科级职务,毫无阻碍。
但现实并非如此。
这里面涉及到一个官员晋升的默认规则:实职优先、逐级晋升。
举个例子就能理解。在市纪委,没有副科实职,最低职务就是正科级。那市纪委的干部,在这之前,走的都是职级。
所以,市纪委那么多干部,从一主到四主职级,有一打。现在某个正科级部室副主任空缺,符合条件的候选者一大堆。市纪委该如何选择呢?最好办法就是从一主开始,逐级选拔,凭空增设阶梯。
但和省直机关科级不限职数不同,哪怕是副厅级市纪委,一主不是谁都能随便拿的。大多要当过正科级实职才能兼任。
所以答案很明显了,提拔正科实职,首先是必须晋升为二主,才符合第一梯队提拔条件。
当然,监察官制度建立后,又出现了十三级监察官,但本质上是一样的,分别和行政级别对应。
有人就有疑问了,有贵人提携,怕什么?那不还是李解一句话的事?
这话没错,官场升迁,领导一句话顶得过千言万语。李解真要提拔郑方圆,没人可以阻拦。
但还是那句话,打铁必须自身硬。李解可以为他去排除已经约定俗成的强大阻力,但任何事都是双面的,李解这么干,等于把问题从郑方圆个人上升为市纪委组织的问题。
提拔的事情,向来是各方势力角逐的修罗场。你李解强行把一个本不该符合惯例的郑方圆提拔起来,从而把其他副书记推荐的干部抛到一边,让班子同志怎么看?把其他兢兢业业的干部抛到一边,让委机关干部如何服气?
为了郑方圆一个人,去破坏已经形成的规则。李解不会这么干。更聪明的做法是先缓一缓,再给郑方圆提二主,再有职位空缺时提拔正科实职。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某些有背景的人,哪怕是火箭提拔,他的背景也是早布局,一级一级、级级不乱,程序上保证挑不出任何毛病。这才是官场的现实逻辑,绝非某个大佬金口玉言就能让人平步青云的。
集体组织的惯性,强于任何个人权力。
这就是郑方圆为什么要向朱建本伸手要职级的原因所在。他暂时是借调,人事上仍然属于区管干部。在这期间,如果他能获得镇党委推荐,区委组织部下文晋升他为二主。那等他正式调入市纪委工作后,就能站在提拔正科实职的第一梯队。
到那个时候,李解真打算重用他,也就不存在任何规则上的阻力了。
对上不卑,敢于伸手。显然,郑方圆已经参悟并熟练运用农俊能所教的这一官场法则。
说实话,他本身就是985秦南大学毕业,脑子自然是够用的,学习能力也很强。但混迹官场,可不是聪明就够的。一方面得有仙人指路,另一方面得有运气。
大佬农俊能的点拨,郑方圆自然是深信不疑。可如果没有这次的举报事件,他也不可能坐在这里向朱建本伸手,那等来的绝对是冷眼呵斥。
但现在,郑方圆至少有五成把握。剩下的五成,要看朱建本开什么条件了。
能当上一把手的,都不是傻子,一个个比鬼还要精。
朱建本揉着额头:“老弟啊,你这个要求嘛,情理之中,毕竟你在副镇长上时间也不短了。但这件事嘛,让老哥我有点为难呐。你也知道,提你进二主,不是镇党委权限,得向区委组织部报告同意才行。但现在镇上没有指标,如果要提的话,就得挤出一个指标给你。占着二主的都是些老同志,我就得请区委帮忙挪转一下位置,这样一来,还是有些难度的。你看要不这样,请李解书记给区里打个招呼?有他打招呼,事情就好办了,我这边再推一推,区里肯定没有二话,立马照办。”
郑方圆暗道一声老狐狸,还是在试探李解跟自己关系有多硬。如果自己拒绝,他仍然选择帮忙的话,那这个人情可就不小了。
“朱书记,我不好开这个口啊、实话给您说吧,李解书记不是我亲戚,这种感情,那是用一次少一次的。如果提个二主都让他那么大领导开口的话,太掉价了,我在他心目中形象也会大大受损。”
“这样啊……”朱建本不太接受这个回答。
郑方圆接着说:“但是李解书记确实说过我级别太低的事情,还说我在乡镇八年,怎么混成这个样子。哎,说得我是无地自容。所以才厚着脸皮跟您提这档子事。我当时跟李解书记说了,如果镇里的朱书记知道我要到市纪委工作,肯定非常高兴,指不定就给我解决职级差距。朱书记是一个非常照顾年轻同志、非常大度宽容、非常有能力的领导,经常组织我们学习您和市纪委的文件精神,在抓干部作风上非常严,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领导。李解书记听了没说什么,但我看得出来他很高兴。他心里怎么想,我猜不到。但我心里只有一个想法,朱书记您对我这么好,我不能不讲感情。只是现在我人微言轻,没什么能帮到您。等将来有机会,那肯定是要毫不犹豫报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