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辛怡咬了口司康,忽然发现旁边的小碟子里放着草莓酱,瓶身上的标签是中文的。“你还带了国内的果酱?”她惊讶地抬头。
“之前特意装的,”肖暖往她盘子里放了块煎蛋,“知道你吃不惯英国的酸果酱。”
赵尹辰正低头看手机,忽然笑出声:“王周宇说他们在南京喝鸭血粉丝汤,林晓嫌辣,把醋全倒进去了。”他把照片转给大家看,屏幕里林晓正皱着眉吐舌头,王周宇举着手机笑出双下巴。
“等我们去剑桥,就拍康河的船,配文说‘比南京的鸭血粉丝汤更治愈’。”李辛怡拿手机对着餐桌拍了张照,发进群里,“早餐九宫格,馋哭你们!”
群里立刻炸开了锅。张晓弛发了段小视频,罗紫颖正站在泰山脚下的煎饼摊前,举着个裹满香菜的煎饼啃得香;周天明晒出韩希雅做的葱油面,说“论早餐还是咱中餐靠谱”;王周宇更绝,直接发了段语音,背景音里林晓在抢他的汤包,他含混不清地喊:“等你们回来,我请吃南京大牌档!”
宋兴熙把最后一片吐司塞进嘴里,抹了把嘴站起来:“走了走了,大英博物馆十点有讲解,去晚了要排队。”他从玄关挂钩上取下四顶帽子——两顶黑色棒球帽,是赵尹辰和他去年一起买的;还有两顶米色渔夫帽,是肖暖和李辛怡逛街时凑单买的,帽檐上都别着同款珍珠别针。
李辛怡戴上帽子时,发现内侧贴着张小小的便利贴,是肖暖的字迹:“别丢三落四啦”。她忽然想起大学时,每次集体出游,肖暖都会在她的背包侧袋塞张写着联系方式的纸条,怕她走丢。
“出发!”赵尹辰拎起装着水和零食的帆布包,那包还是高中毕业时大家一起买的,上面印着“青春不散场”五个字,被洗得有点发白,却依旧醒目。
宋兴熙举着手机扫码预约,肖暖正帮李辛怡整理被风吹乱的刘海,赵尹辰站在台阶上,拍了张三人的背影照,发进群里:“博物馆打卡,比上课有意思。”
“过分!我们在高铁上补觉!”王周宇秒回,后面跟着个委屈的表情包。
走进馆内的瞬间,喧嚣仿佛被厚重的玻璃门隔绝在外。高大的穹顶下,阳光透过彩色玻璃窗洒进来,在地板上投下斑斓的光斑。宋兴熙拿着导览手册,指着远处的罗塞塔石碑:“先去看那个,解密古埃及文字的钥匙。”
李辛怡跟着人流往前走,忽然被展柜里的东西吸引住脚步——那是个青铜酒杯,杯身上刻着细密的云纹,和她老家博物馆里展出的汉代文物几乎一模一样。玻璃展柜的说明牌上写着“中国,公元前2世纪”,底下还有行小字:“捐赠者:A·W·弗兰克斯,1860年”。
“怎么了?”赵尹辰走过来,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声音轻了些,“是觉得眼熟吗?”
李辛怡点点头,指尖轻轻碰了下冰凉的玻璃:“我爷爷以前收藏过类似的,他说这种酒杯叫‘爵’,是古人喝酒用的。”她忽然想起爷爷讲过的故事,说很多老物件在战乱时流落到海外,“原来它们在这里啊。”
肖暖和宋兴熙也走了过来。宋兴熙看着说明牌,眉头微微皱起:“1860年,刚好是……”他没说下去,只是伸手拍了拍李辛怡的肩膀。
肖暖指着不远处的展柜:“你们看那个!”那里摆着件青花瓷器,瓶身上画着仕女图,笔触细腻得能看清衣袂上的褶皱,“和故宫里的同款,我去年在纪录片里见过。”
赵尹辰拿出手机,对着瓷器拍了张照:“等回去给我爸看,他最爱研究这个。”他忽然笑了笑,“说不定他能认出这是哪个窑口的。”
四人慢慢往前走,在巨大的石雕前驻足,在泛黄的手稿前惊叹,在木乃伊的棺椁旁讨论古埃及的神话。李辛怡看着那些来自不同文明的文物,忽然觉得很奇妙——几千年前的人们从未见过面,却通过这些器物,在同一个空间里相遇了。就像此刻的他们,来自不同的城市,却在异国的博物馆里,分享着同一份震撼。
走到中国馆时,宋兴熙忽然指着角落里的展柜:“快看那个!”里面放着个小小的陶俑,是个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脸上带着憨憨的笑,“像不像辛怡?”
李辛怡瞪他一眼,却忍不住笑:“明明更像你小时候!”她凑近看说明牌,“唐代的,比我们早了一千多年呢。”
肖暖拿出手机,把李辛怡和陶俑拍在同一张照片里:“发给林晓,让她评评理。”
群里很快有了回复,林晓发了个捧腹大笑的表情:“别说,还真有点像!特别是那个倔倔的表情!”后面跟着王周宇的附和:“+1,辛怡炸毛的时候就这样!”
赵尹辰看着李辛怡气鼓鼓打字反驳的样子,忽然觉得阳光透过玻璃照在她脸上的样子很好看。他想起大学时,他们去省博物馆参观,李辛怡也是这样,对着一个唐三彩马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说以后要去西安看兵马俑。
“想什么呢?”李辛怡转头问他,手里举着刚买的纪念币,“这个龙纹的好看吗?想给周天明带一个,他不是属龙的吗?”
“好看,”赵尹辰点头,“再买个虎纹的,张晓弛属虎。”
宋兴熙正对着一个青铜器拍照,肖暖站在他旁边,帮他调整手机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