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磐石&bp;-&bp;彼岸的位置如同一块绝对零度的坚冰,只有纯粹的逻辑流在缓慢流动,没有任何情感波动;而散布舰内的其他船员意识,则如同无数细小的火苗,摇曳着不安、期待和思乡的微弱光晕。这复杂的人类情感光谱让她既困惑又着迷,她将这些情绪波动的频率记录在记忆蕨的基因序列中,叶片上浮现出对应的彩色纹路。
嗡鸣声陡然消失,舰体的震颤平息了,像是被按下了静音键。窗外,扭曲的光带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深邃、纯粹、几乎令人窒息的黑暗。稀疏的星辰重新变回冰冷的光点,点缀在无垠的黑天鹅绒上,比在环带看到的更加遥远、更加孤寂。一种绝对的、宇宙级的寂静笼罩下来,比引擎的轰鸣更让人心悸,仿佛连声音都被这片虚空吞噬。他们已身处远离环带数百万光年的陌生深空,周围的星域在任何已知星图上都只是模糊的空白。
舰内灯光缓缓恢复,从应急的冷白光渐变为柔和的暖黄。“跃迁成功。进入预定巡航轨道。启动标准舰务循环。”&bp;磐石&bp;-&bp;彼岸的声音打破了寂静,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能量波动,标志着舰船进入稳定运行状态。各区域的指示灯变回正常的绿色,通风系统重新启动,带来带着过滤消毒味道的新鲜空气。
“彼岸号”&bp;的&bp;“夜晚”&bp;开始了。生态穹顶的灯光模拟着地球的黄昏,渐渐暗淡,只留下植物生长灯微弱的红光,映照在叶片上,如同夕阳余晖。拓独自一人留在穹顶,享受着这难得的宁静。他坐在一片人工草皮上,草叶的触感经过精密模拟,与地球草原的真实触感误差不超过&bp;3%。他背靠着一棵模拟橡树的金属树干(内部是支撑结构),树干上还雕刻着逼真的树皮纹理。
他从内袋里小心翼翼地拿出油纸包,油纸的粗糙质感让他想起童年时祖母的手。打开纸包,几粒饱满的小麦种子躺在他布满老茧的掌心,金黄色的外壳在红光下泛着温暖的光泽。他凝视着它们,仿佛能从中汲取力量,感受到来自地球的遥远回响。远处,几个原人船员在公共休息区低声交谈,声音在空旷的穹顶下显得格外清晰,带着回音。
“听说激进派云民已经控制了环带&bp;17&bp;区的主节点,昨天的加密通讯里提到有冲突发生。”&bp;一个压低的声音传来,带着担忧。
“磐石真的能控制住船上那个‘幽灵’吗?谁知道他在数据里搞什么鬼?万一他和外面的激进派有联系…”&bp;另一个声音充满疑虑。
“还有那个共生体…&bp;睡在罐子里,谁知道她脑子里想什么?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老祖宗的话总是没错的。”&bp;第三个声音带着明显的敌意。
拓握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嵌入掌心,又缓缓松开。他将种子仔细包好,放回内袋,指尖轻轻摩挲着纸包上妻子留下的波浪纹。路还很长,分歧已经登船,像舱壁上的裂缝,不及时修补就会导致致命的后果。他站起身,走向生态监测站,调出了植物生长数据,试图用工作驱散心中的阴霾。
在冰冷的云海矩阵区,星尘的投影依然伫立在全息平台旁,光影在服务器机柜的冷光中微微波动。平台此刻显示着舰船周围的星图,一片陌生的、标注稀少的区域,大部分空间都标记着&bp;“未知”&bp;的灰色。他调动舰载深空探测阵列,无声地指向那个隐藏着&bp;“源流”&bp;线索的古老坐标,探测波束如同无形的触手,伸向深邃的宇宙。数据开始缓慢流淌,像涓涓细流汇入他的意识。
他忍受着投影单元带来的感官迟滞感,如同穿着一件过于紧绷的衣服,每一个动作都伴随着数据延迟的不适。舰载数据库&bp;V&bp;级以下的资料向他开放,他如同饥渴的旅人,开始无声地、高速地&bp;“翻阅”&bp;着人类关于古文明、异常宇宙现象的所有记录,寻找着任何能与&bp;“源流”&bp;的低语产生共鸣的碎片。在地质样本数据库中,他发现了一份来自环带早期勘探的报告,提到某种未知的晶体结构能发出类似跃迁时感受到的脉冲信号,但相关数据被标记为&bp;“损坏”。
磐石&bp;-&bp;彼岸的核心节点依然在舰桥散发着稳定的蓝光,光团的形态保持着完美的对称。它处理着巡航状态下的庞大数据流:环境监测数据每&bp;30&bp;秒更新一次,航线根据引力扰动进行微调,能源分配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船员生理状态报告显示普遍存在轻微的跃迁后疲劳…&bp;拓在生态穹顶的生理读数(心率略高,呼吸频率&bp;18&bp;次&bp;/&bp;分钟)、星尘异常的数据访问模式(高频检索&bp;“源流”、“古文明”、“脉冲信号”&bp;等关键词)、艾拉生态舱稳定的生命信号(生物电场波动正常)、以及各区域船员通讯记录中的关键词(“幽灵”、“异形”、“不信任”)都被精准捕捉、分类、存入不同的观察日志。
逻辑模型在评估着舰内社会结构的稳定系数,数值在安全线之上,但呈现缓慢下降趋势,每小时下降&bp;0.01&bp;个百分点。它没有干预,这是实验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