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弘望着手中的纸条,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前方的路必定充满荆棘,但这神秘线索也让他看到了揭开前世真相的希望。一夜未眠,次日清晨,他带着坚定的信念,来到小院中继续苦读,然而,等待他的,却是街头巷尾那些令人不安的科举黑幕传闻。
清晨的阳光,透过斑驳的竹影,洒在赵弘家那简单朴素的小院里。赵弘身着一袭素色长衫,正坐在石桌前,全神贯注地研读着兵策书籍。微风拂过,书页沙沙作响,与竹叶的摩挲声交织在一起。他时而皱眉沉思,时而提笔在一旁的纸张上记录着什么,心中不断盘算着科举之路必定艰难重重。
就在这时,院外传来一阵脚步声。赵弘抬头望去,只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了小院。此人正是家乡宗族的一位长辈,平日里对族中子弟的学业颇为关心。
“弘儿,这般刻苦,着实难得啊。”长辈笑着说道,目光中满是赞许。
赵弘赶忙起身,恭敬地行了一礼:“见过长辈,如今科举在即,弘儿不敢有丝毫懈怠。”
长辈微微点头,走到石桌旁坐下,目光落在桌上的兵策书籍上:“弘儿,你自幼聪慧,对兵策之道更是有着独特的见解。此次科举,不仅是你个人的机遇,也是咱们宗族的希望。宗族对你寄予厚望,愿意为你提供一定的帮助。”
赵弘心中一暖,眼中闪过一丝感动:“多谢长辈,弘儿定不负宗族所望。只是这科举之路,权贵当道,恐多有艰难。”
长辈轻轻拍了拍赵弘的肩膀:“我等虽为寒门,但也不能因此就畏缩不前。宗族虽力量微薄,但也会全力支持你。你只管安心准备,莫要顾虑太多。”
赵弘握紧了拳头,坚定地说道:“是,弘儿明白了。有了宗族的支持,弘儿更有信心了。”
与长辈交谈过后,赵弘备受鼓舞。他深知,这是改变命运的契机,绝不能错过。于是,他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文章的准备中。白天,他在小院中,伴着竹影与鸟鸣,细细研读《九变兵略》,将其中的精妙之处一一拆解,融入自己的见解;夜晚,他在昏黄的油灯下,奋笔疾书,将心中的兵策谋略挥洒于纸上。
日子一天天过去,赵弘对兵策的理解愈发深刻,文章也在不断完善。然而,就在他觉得准备渐趋完善时,一次外出,让他听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
那天,赵弘如往常一样,去城中的书肆购买一些参考书籍。路过街边的茶摊时,他听到了几个路人的交谈。
“你听说了吗?这次科举,怕是又有不少猫腻。”一个穿着灰布长衫的男子低声说道。
“那是自然,每年科举,那些权贵们为了自家子弟,可没少在背后动手脚。可怜了那些真正有才华的寒门士子。”旁边一个老者叹了口气。
赵弘心中一凛,脚步不由自主地慢了下来。
“听说今年,有几位考官都已经被权贵收买了,考试结果恐怕早就内定了。”另一个年轻人也跟着附和道。
赵弘的脸色渐渐变得凝重起来。这些传闻,如同一块巨石,压在了他的心头。他隐隐担忧自己的科举之路,这些传闻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那些权贵们,又会使出怎样的手段来打压自己?
赵弘带着满心的忧虑,回到了家中。他坐在小院的石凳上,望着那几株竹子,陷入了沉思。科举黑幕的传闻,让他原本坚定的信心,出现了一丝动摇。但很快,他便握紧了拳头,眼中重新燃起了斗志。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不会放弃。他要凭借自己的努力,打破这权贵们编织的黑暗,让自己的才华得以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