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弘整顿好军队,缓缓踏上归营之路。一路上,他望着满目疮痍的战场,心中忧虑更甚。边关虽暂时安稳,可朝堂的暗流涌动才是更大的危机。他深知,自己接下来要面对的,不仅是敌军的反扑,还有朝堂上那群权贵的算计,不知等待他的将会是什么样的狂风暴雨。
此时的都城,大楚朝堂之上,气氛本如往常般严肃。突然,一名信使匆匆闯入,跪地呈上一封加急战报。皇帝坐在龙椅上,眉头微皱,接过战报展开一看,脸上先是露出一丝惊喜,随即又陷入沉思。这战报,正是赵弘在边关的捷报。
“陛下,赵弘在边关奇袭敌军营地,又设伏重创敌军,此乃大功一件啊!”一位大臣忍不住出声赞叹。
然而,这话却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千层浪。李侍郎站出列,脸色阴沉,他与林贵妃对视一眼,心中皆是不安。林贵妃虽身处后宫,但与朝堂权贵勾结颇深,她的家族利益与这些权贵息息相关。李侍郎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赵弘不过是寒门士子,骤然立下此等战功,恐生骄纵之心。如今他手握兵权,在边关拥兵自重,不得不防啊。”
其他几位与他们勾结的权贵也纷纷附和。“是啊,陛下,自古以来,功高震主者不在少数,赵弘此举,不得不让人担忧。”
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有的大臣认为赵弘是难得的人才,为边关立下汗马功劳,应当嘉奖;有的则被权贵们的言论蛊惑,面露担忧之色。
权贵们见众人反应,心中暗喜,聚在一处继续商议对策。林贵妃眼神阴鸷,低声道:“绝不能让赵弘这小子威胁到我们的地位,必须想办法将他扳倒。”
李侍郎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娘娘放心,我们联名上书,诬陷他意图谋反,让陛下对他起疑。”
众人商议已定,便开始在朝堂上行动起来。李侍郎再次出列,手中拿着一份奏折,高声道:“陛下,臣有要事启奏。近日听闻赵弘在边关,私自扩充兵力,且对将士们灌输一些不当言论,似有谋反之心。臣等为陛下江山社稷着想,恳请陛下明察。”
其他权贵也纷纷跪地,齐声附和:“请陛下明察!”
皇帝坐在龙椅上,看着下方群臣,神色莫测。他看着那份奏折,心中思绪万千。赵弘的战功他自然欣喜,但这些权贵的话也不得不让他有所顾虑。毕竟,皇权至上,任何可能威胁到统治的因素都要谨慎对待。
“陛下,赵弘寒门出身,骤然得势,难保不会心生异志。边关战事虽紧,但此人若心怀不轨,日后必成大患。”林贵妃的心腹太监也在一旁轻声说道。
此时,朝堂上安静得落针可闻,众人都在等待皇帝的决断。皇帝沉默良久,缓缓开口道:“此事朕会慎重考虑,众卿先退下吧。”说罢,起身离开朝堂。
权贵们看着皇帝离去的背影,脸上露出得意之色。他们以为,这一次,赵弘必定在劫难逃。而远在边关的赵弘,对朝堂上的这一切风云变幻一无所知,他依旧在为抵御敌军反扑做着准备,却不知,一场针对他的诬陷阴谋已经悄然展开。
此时,天边乌云渐渐聚拢,狂风骤起,吹得营帐猎猎作响。赵弘站在营帐前,望着天空,心中隐隐不安。他握紧了拳头,似乎在给自己打气,无论朝堂上有何变故,他都绝不退缩,定要守护好边关,也为自己讨回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