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行军口粮(1 / 2)

1950年8月25日凌晨三点,陈樾的实验室还亮着灯。桌上堆满了各种化学试剂和食品样品,最显眼的是一个冒着热气的小布包。

"成功了!"陈樾兴奋地拍了下桌子,把趴在门口打盹的警卫员小张吓得一激灵。

小张揉着眼睛走进来:"陈总工,您这又折腾啥呢?"

"看好了!"陈樾像个变戏法的,把一小包白色粉末倒进铁罐里,又加了点水。只见铁罐里的水很快开始冒泡,不到五分钟就咕嘟咕嘟烧开了。

"我的老天爷!"小张瞪圆了眼睛,"这...这是仙术吗?"

陈樾哈哈大笑:"这叫自热包,用的是石灰石和缓释剂..."看小张一脸茫然,他改口道:"就是能让水自己烧开的药粉。"

小张小心翼翼地摸了摸铁罐,烫得赶紧缩回手:"这要是给前线送去,战士们不就能喝上热水了?"

"不止热水..."陈樾神秘地眨眨眼,"还有热饭!"

第二天一早,陈樾就带着他的"魔法粉末"冲进了食堂。大师傅老刘正和面呢,被他吓了一跳:"陈总工,您这大清早的..."

"老刘,借你蒸锅用用!"陈樾已经自顾自地忙活起来。他把大米和水装进铁饭盒,又放入一个自热包,然后用毛巾裹得严严实实。

二十分钟后,当陈樾掀开毛巾,一盒香喷喷的白米饭呈现在众人面前。食堂里的工人们都看傻了眼。

"神了!这不用火就能做饭?"

"闻着还挺香!"

"陈总工,这玩意儿能热菜不?"

陈樾笑而不答,又拿出几个铁盒,分别装上红烧肉、青菜和汤。不一会儿,一顿热气腾腾的饭菜就准备好了。

"这叫自热军粮。"陈樾招呼大家品尝,"在前线,战士们不用生火也能吃上热饭热菜!"

老刘尝了口米饭,突然红了眼眶:"当年打小鬼子时...要是有这个...好多战友就不会因为吃生米落下胃病了..."

当天下午,陈樾又捣鼓出了新花样。他把自热包缝进布片里,做成了巴掌大的暖宝宝。

"这个贴在衣服里,能发热六小时。"陈樾给技术员们演示,"冬天站岗时往胸口一贴,暖和着呢!"

技术科的小王灵机一动:"陈总工,这个要是做大点,是不是还能当简易热水袋?"

"聪明!"陈樾赞许地点头,"伤员保暖就靠它了!"

8月27日,陈樾的实验室变成了食品博览会。桌上摆满了各种新奇玩意:金黄色的方便面、硬得像砖头的压缩饼干、干巴巴的蔬菜干...

"这个面条用开水一泡就能吃。"陈樾掰下一块方便面示范,"加了这个调料包,味道不比现煮的差。"

赵厂长尝了一口,惊讶道:"还真有嚼劲!这怎么保存?"

"真空包装,放半年都不会坏。"陈樾又指向压缩饼干,"这个更厉害,一块能顶一顿饭,特别扛饿。"

最让人叫绝的是脱水蔬菜和肉干。原本需要冷藏的食材,经过特殊处理后变得轻如羽毛,用水一泡又能恢复原样。

"妙啊!"后勤处长老马如获至宝,"这运输起来可方便多了,重量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陈樾把厚厚一摞资料交给赵厂长:"全套技术都在这里,从配方到生产工艺。得抓紧联系全国食品厂生产,特别是东北地区。"

赵厂长翻开资料,只见第一页用红笔写着:"务必严把质量关,前线将士性命攸关!发现偷工减料者,严惩不贷!"

"放心吧。"赵厂长郑重地合上文件,"我亲自督办这件事。"

三天后,在上沪的一家老字号食品厂里,工人们正围着新到的图纸啧啧称奇。

"这脱水技术真绝了!"老师傅扶了扶老花镜,"青菜先烫再冻,最后真空干燥...难怪能保存这么久。"

年轻工人们更感兴趣的是方便面:"面条还能预先炸好?这主意谁想出来的?"

与此同时,在天津的一家饼干厂,工人们正在试制压缩饼干。厂长亲自监督每一道工序:"面粉要过筛三遍!糖和盐必须按标准配比!"

有个老师傅偷偷多加了点糖,想讨个好评,结果被质检员当场逮住。

"老周啊老周,"质检员痛心疾首,"这饼干是给前线战士吃的,你多放糖是能讨好他们,可万一招来蚂蚁怎么办?"

老周惭愧地低下了头:"我...我就是想让孩子们吃甜点..."

"心意是好的。"厂长拍拍他的肩膀,"但陈总工说了,军粮首要的是安全可靠,其次才是口味。"

这样的场景在全国各地不断上演。从东北的面粉厂到南方的蔬菜加工基地,无数食品工人夜以继日地生产着这些"神奇口粮"。

9月初,第一批自热军粮运抵东北边防部队。战士们好奇地围着这些铁皮盒子打转。

"这玩意真能自己热?"

"看着跟普通饭盒没啥两样啊..."

"说明书上说加水就行?"

班长按说明操作,十五分钟后,当热气腾腾的红烧牛肉饭呈现在眼前时,整个哨所都沸腾了。

"

最新小说: 仙门赘婿:道侣女帝逼我纳妾 婚礼上被绿,她转身嫁最帅的英雄 占星家忽悠着你 重生七零:我脑海里有座武器库! 通感绝嗣京少,小孕雀带崽瞒不住了! 我根正苗红,你们也敢欺负? 五色年华 小医生踏星途 末世种田求生:捡个崽崽开农场 郎君他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