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7月27日清晨,板门店的天空格外晴朗。晨光中,十几面不同国家的国旗在微风中轻轻摆动。临时搭建的签字大厅外,各国记者早已架好了长枪短炮,闪光灯此起彼伏。
"快看!兔子代表团的吉普车来了!"一个眼尖的记者突然喊道。
三辆墨绿色的军用吉普缓缓驶来,老李穿着一身崭新的军装走下车子,胸前的勋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他抬头看了眼签字大厅上悬挂的和平鸽标志,嘴角微微上扬。
"李代表,请问您此刻心情如何?"一个金发碧眼的女记者挤到最前面。
老李整了整军帽:"就像这天气,雨过天晴。"说完便大步走向会场,留下记者们忙着记录这句意味深长的话。
会场内,各国代表已经陆续就座。北棒子代表金永春正襟危坐,时不时整理一下领口;南棒子代表朴正熙则不停地擦拭着眼镜片;鹰酱代表哈里森叼着烟斗,悠闲地翻看文件;毛熊代表伊万诺夫则板着脸,活像一尊雕塑。
"各位久等了。"老李走到兔子代表团的席位前,向众人点头致意。
哈里森吐了个烟圈:"李,你们兔子总是这么准时,连一分钟都不肯早到。"
"准时是美德。"老李微笑着回应,目光扫过会场正中央那张铺着蓝色桌布的长桌。桌上整齐地摆放着十八份停战协定文本,每份都厚得像本字典。
上午10时整,联合**总司令克拉克上将敲了敲木槌:"先生们,历史将铭记这一刻。我宣布,《棒子停战协定》签字仪式正式开始!"
会场顿时安静下来,只剩下相机快门的咔嚓声。克拉克首先走到签字台前,在协定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他的钢笔似乎有些卡墨,不得不使劲甩了甩。
"见鬼,"他小声嘀咕,"连钢笔都在抗议停战。"
接着是北棒子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和兔子代表团团长老李。金日成签字时手有些发抖,一滴汗珠落在文件上,他赶紧用袖子擦掉。老李则气定神闲,笔走龙蛇地签完字后,还顺手整理了一下文件边角。
轮到南棒子代表李承晚时,意外发生了。这位倔强的老人盯着文件看了足足三分钟,突然抬头说:"我要求修改第三条第七款!"
会场顿时一片哗然。中立国代表辛格将军赶紧上前调解:"总统先生,所有条款都已经过各方确认..."
"那又怎样?"李承晚拍案而起,"这条关于战俘遣返的规定对我们不公平!"
老李和哈里森交换了一个无奈的眼神。最后还是克拉克出面,承诺会以补充协议的形式解决南棒子的关切,才让签字仪式得以继续。
当最后一位代表签完字时,墙上的时钟指向11时37分。克拉克长舒一口气:"我宣布,《棒子停战协定》正式生效!从此刻起,棒子半岛实现停火!"
会场外突然传来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原来在前线,双方士兵早已通过无线电得知了签字的消息。几乎在同一时刻,从东海岸到西海岸,无数顶钢盔被抛向空中,欢呼声在山谷间回荡。
签字大厅里,代表们开始互相握手。有趣的是,北棒子和南棒子代表握手时,两人的手都僵硬得像块木头,眼神也刻意避开对方。而老李和哈里森的握手则格外用力,两人都暗中较着劲。
"李,你们赢了。"哈里森低声说。
"不,"老李摇摇头,"是和平赢了。"
中午的招待宴会上,各国代表难得地放下了戒备。毛熊的伊万诺夫居然和鹰酱的史密斯中校拼起了伏特加,两人喝得满脸通红;约翰牛的代表一直在向高卢鸡的代表抱怨伦敦的天气;而南北棒子的代表则分别坐在长桌的两端,活像一对闹别扭的兄弟。
"尝尝这个,"老李给哈里森夹了块东坡肉,"我们厨师的拿手菜。"
哈里森嚼了两口,眼睛一亮:"不错啊,比我们基地食堂的强多了。"
"那是,"老李得意地说,"我们的炊事班可是带着铁锅上的战场。"
宴会进行到一半,一个通讯兵匆匆跑来,在克拉克耳边低语了几句。克拉克脸色一变,立即敲杯示意安静:"先生们,刚收到消息,前线部队已经开始交换战俘。第一批200名战俘正在板门店军事分界线交接。"
这个消息让宴会的气氛更加热烈。代表们纷纷举杯,为和平干杯。连一直板着脸的伊万诺夫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下午3时,各国代表来到军事分界线附近的观察台,亲眼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分界线两侧,南北棒子的士兵依然全副武装,但枪口已经朝下。中间的空地上,一队队衣衫褴褛的战俘正在红十字会的监督下交换。
"看那边!"一个记者突然喊道。只见一个北棒子战俘和南棒子战俘在分界线中央紧紧拥抱,原来两人是亲兄弟。这一幕让不少铁血硬汉都红了眼眶。
夕阳西下时,老李独自走到签字大厅后面的小山坡上。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板门店,远处的山峦在晚霞中呈现出紫红色。他掏出一包香烟,却发现火柴受潮了。
"需要火吗?"哈里森不知何时出现在身后,递上一个银质打火机。
两人并肩站着,沉默地抽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