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海军1(1 / 2)

1955年3月的四九城,春寒料峭。军委大楼的走廊上,三位穿着旧式海军制服的老将军像三尊门神似的堵在会议室门口,引得来往的参谋们纷纷侧目。

"老李,你们这是干什么?"陆军的老张参谋长哭笑不得地看着这几位海军同僚。

"干什么?"为首的李将军一拍大腿,"你们陆军又是新式坦克又是火箭炮,空军连喷气式战斗机都装备上了,我们海军呢?连艘像样的驱逐舰都没有!今天不给个说法,我们仨就睡这儿了!"

会议室里的争吵声一直持续到深夜。第二天一早,陈樾就接到了紧急通知,要他立即前往四九城参加海军发展研讨会。

"海军?"陈樾放下电话,挠了挠头,"我连游泳都不会啊..."

三月的渤海湾风急浪高。陈樾乘坐的军用吉普车沿着海岸线疾驰,远处几艘老旧的护卫舰在海浪中起伏,显得格外单薄。

"那就是咱们的''主力舰''。"陪同的海军参谋苦笑道,"最老的那艘还是清末留下来的。"

陈樾眯起眼睛,科技系统已经自动扫描起那几艘军舰的结构。系统界面上立即显示出密密麻麻的红色警告——船体锈蚀严重,动力系统落后,武器系统更是惨不忍睹。

军委的会议室里烟雾缭绕,二十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航海专家已经吵得面红耳赤。陈樾悄悄找了个角落坐下,听着各方争论。

"应该先发展潜艇!隐蔽性强,威慑力大!"

"胡说!没有水面舰艇掩护,潜艇就是活靶子!"

"要我说,先造几艘驱逐舰练练手..."

"练手?等你练会了,黄花菜都凉了!"

主持会议的军委首长被吵得头疼,突然瞥见角落里的陈樾:"陈樾同志,你有什么建议?"

会议室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盯着这个创造了无数奇迹的年轻人。

陈樾站起身,走到黑板前:"各位,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巨大的船体轮廓,"我们可以直接建造战列舰。"

"什么?!"会议室炸开了锅。

"你知不知道战列舰要多少钱?"

"咱们连驱逐舰都造不好,还想造战列舰?"

陈樾不慌不忙地擦掉草图,重新画出一个简化的船型:"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战列舰,而是结合最新技术的''轻型战列舰''。排水量控制在3万吨左右,但火力要达到5万吨级的标准。"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专家颤巍巍地站起来:"年轻人,你知道造一艘战列舰需要多少技术储备吗?从船体钢材到动力系统,从火控雷达到主炮制造..."

"我知道。"陈樾点点头,从公文包里取出一摞图纸,"这是我在鹰酱...呃,通过特殊渠道获得的一些资料。"

图纸在会议桌上铺开,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那是完整的衣阿华级战列舰结构图,每一处细节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我的天..."老专家戴上老花镜,手指颤抖地抚过图纸,"这...这太珍贵了!"

接下来的一个月,四九城西郊的一栋小楼成了不夜城。陈樾和来自全国的100多位专家日夜不停地工作,将科技系统中的海军技术与现实条件相结合,设计属于中国自己的战列舰。

"主炮口径不能太大,406毫米我们暂时造不了..."

"可以用三联装380毫米炮,这个技术咱们能攻克。"

"动力系统怎么办?蒸汽轮机我们没经验啊。"

"可以先从毛熊引进几台,边仿制边改进..."

陈樾像个陀螺一样在各个小组间穿梭,解答技术难题。夜深人静时,他就一个人躲在办公室里,将科技系统中的先进技术"翻译"成符合50年代工业水平的设计方案。

4月中旬,当第一套完整的"泰山号"战列舰设计图纸摆在军委会议桌上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全长212米,宽33米,标准排水量3万2千吨..."

"三座三联装380毫米主炮,射程42公里..."

"最高航速30节,续航力15000海里..."

海军司令激动得手都在发抖:"这...这真的能造出来吗?"

陈樾指着图纸上的一个细节:"我们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可以分阶段建造。先完成船体和动力系统,武器装备可以逐步安装。"

"建造地点选在哪里?"工业部的同志问道。

"大连。"陈樾不假思索地回答,"那里有天然良港,而且离钢铁基地近。"

5月的第一天,一纸命令传遍全国:立即在大连筹建10万吨级造船厂,代号"红旗工程"。

陈樾带着设计团队马不停蹄地赶赴大连。当他们站在那片荒凉的海滩上时,随行的年轻工程师们都傻了眼:"这...这什么都没有啊!"

"很快就会有的。"陈樾信心满满地说。他从包里取出一张规划图,铺在一块大石头上:"这里是船坞,这里是装配车间,那边是生活区..."

短短一周内,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队伍就开进了这片海滩。推土机、

最新小说: 仙门赘婿:道侣女帝逼我纳妾 婚礼上被绿,她转身嫁最帅的英雄 占星家忽悠着你 重生七零:我脑海里有座武器库! 通感绝嗣京少,小孕雀带崽瞒不住了! 我根正苗红,你们也敢欺负? 五色年华 小医生踏星途 末世种田求生:捡个崽崽开农场 郎君他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