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战略构想。如何利用核试验震慑鹰酱毛熊,如何在舆论上占据主动,甚至具体到试验当天的气象条件选择。将军们不断提问,有些问题相当尖锐,但陈樾都给出了令人信服的回答。
会议一直持续到深夜。最后,总参谋长站起身:"陈樾同志的建议很有战略眼光。军委原则上同意这个方案,具体实施细节再研究。散会。"
等其他人都离开后,总参谋长单独留下陈樾:"小陈啊,你知道这个决定的分量吗?"
陈樾郑重点头:"首长,我完全明白。"
"好。"总参谋长拍了拍他的肩膀,"从今天起,你兼任邱小姐项目的军事联络员,直接向我汇报。"
五月的四九城春意盎然。陈樾走出军委大楼时,天已经蒙蒙亮了。长安街上清洁工人正在扫地,发出有节奏的沙沙声。他深吸一口带着槐花香的空气,突然感到一阵恍惚——在原来的历史上,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要到1964年才爆炸。而现在,这个时刻可能要提前两年,而且将在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
1962年6月15日,501农机厂秘密车间。
陈樾穿着沾满油污的工作服,正和几个工程师调试一台新型发动机。车间的角落里,停着三辆经过特殊改装的"猫猫车",它们的底盘比普通型号更低,发动机功率却大了50%。
"陈总,这个增压系统太神了!"年轻的技术员小王兴奋地说,"在海拔5000米测试时,功率只损失15%!"
陈樾擦了擦手上的机油:"冷却系统还要加强,白象那边的夏天..."
他的话被突然响起的电话铃声打断。车间主任老张接完电话,脸色变得异常严肃:"陈总,紧急会议,总参派车来接您了。"
一小时后,陈樾匆匆赶到总参作战室。推开门,扑面而来的是浓重的烟草味和紧张的气氛。墙上挂满了兔子白象边境的巨幅地图,十几个高级将领围在沙盘旁低声讨论。
"来得正好!"总参谋长招手让他过去,"白象军队昨天越过了麦克马洪线,在扯冬地区建立了新的据点。"
陈樾心头一紧——在原来的历史上,这正是战争的导火索。
"首长,西里古里方向的部署..."
"已经到位。"总参谋长指向沙盘上的一处红点,"两个山地师隐蔽在距离走廊50公里的位置,随时可以切断它。"
接下来的战略会议上,陈樾提出了一个大胆的作战方案:先在西线发动佯攻,吸引白象军主力;然后在东线实施主要突击;同时派特种部队渗透至西里古里走廊附近待命。
"最关键的是时机。"陈樾指着日历,"我建议在9月底到10月初之间发动进攻,正好配合..."
他没有说完,但在场所有人都明白他的意思——配合原子弹试验。
会议结束后,陈樾被安排住进了总参招待所。接下来的两周,他几乎足不出户,每天都在修改完善作战计划,同时通过加密电报与罗布泊保持联系。
6月30日深夜,陈樾正在审阅最新传来的东风导弹测试报告,突然听到敲门声。开门一看,是总参谋长的机要秘书。
"陈工,首长让您立刻去一趟。"
总参谋长的办公室里烟雾缭绕,显然老人已经熬了好几个通宵。他递给陈樾一份绝密文件:"刚收到的情报,鹰酱国向白象提供了大量先进武器,包括最新式的迫击炮定位雷达。"
陈樾快速浏览文件,嘴角却不自觉地上扬:"首长,这是好事啊。"
"好事?"
"说明鹰酱国人急了。"陈樾合上文件,"他们越是这样大张旗鼓地支援白象,就越不敢亲自下场。而且..."他露出神秘的微笑,"他们的雷达还不如我们山寨版的好用。"
总参谋长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好小子!有你的!"
七月的罗布泊热得像蒸笼,但陈樾的心比天气更热。站在东风导弹发射场的地下指挥所里,他看着技术人员正在进行最后的检查。钱学深教授站在他身边,眼镜片上反射着控制台的灯光。
"花轿准备好了。"钱教授轻声说,"随时可以迎亲。"
陈樾点点头,目光落在那个巨大的倒计时牌上。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导弹试验,更是对即将到来的战争的重要准备。当倒计时归零,导弹腾空而起的那一刻,中国将向世界宣告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系统,记录一条备忘录。"他在心中默念,"1962年10月,要让全世界都记住这个时刻。"
【已记录。提醒:根据历史数据,白象军队在10月20日...】
"这次会不一样。"陈樾望着窗外逐渐亮起的曙光,轻声自语,"完全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