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紧握住陈樾的手:"陈总,这可是咱们海军的宝贝疙瘩啊!"他的眼睛里闪着激动的泪光。
当天下午,"大连"号就开始了首次战备巡航。陈樾站在码头上,看着这艘银灰色的巨舰缓缓驶向蔚蓝的东海,舰尾的五星红旗在海风中猎猎作响。他的心里既骄傲又忐忑——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两天后,陈樾带领团队完成了最终的优化设计。新版本被命名为052B型,改进之处多达127项。从火炮稳定系统到雷达抗干扰能力,从动力系统效率到舰员居住舒适度,几乎每一个子系统都得到了提升。
"陈总,这个垂直发射系统太巧妙了!"年轻的设计员小刘捧着新图纸赞叹道,"比原来的设计节省了30%的空间!"
陈樾笑而不语。这个设计灵感其实来自系统知识库里20年后的技术,他只是做了适当的"降级"处理,让它符合当前的技术水平。
10月12日,052B型的首舰"青岛"号开始建造。陈樾站在船坞边,看着第一块钢板被吊装到位,电焊的火花像节日烟花般璀璨。他知道,这只是个开始——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有更多更先进的战舰从这些船台驶向深蓝。
那天晚上,陈樾独自来到码头,望着月光下波光粼粼的海面。远处,"大连"号正在执行夜间训练,探照灯的光柱像利剑般划破夜空。陈樾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他终于兑现了对海军战友们的承诺,为夏国打造出了世界一流的驱逐舰。
海风拂过他的脸庞,带来远处军舰上隐约传来的汽笛声。那声音浑厚悠长,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民族向海洋进发的决心。陈樾深吸一口带着咸味的空气,感觉自己的心跳与海浪的节奏渐渐同步。明天,还有更多的工作等着他;但现在,就让他享受这片刻的宁静与满足吧。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陈樾几乎每天都泡在造船厂。他亲自指导工人们安装新设计的燃气轮机,手把手教技术员调试相控阵雷达系统。有时候为了一个零件的安装精度,他能蹲在机舱里一整天,直到完全满意为止。
"陈总,您看这个焊缝合格吗?"一个满脸油污的年轻焊工怯生生地问道。
陈樾戴上老花镜,仔细检查着那条银亮的焊缝,还用手指轻轻抚过表面。"不错,但是这里温度控制还可以再好一点。"他掏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画了个简图,"下次焊接时,电流再调低5安培,速度放慢10%。"
年轻焊工连连点头,如获至宝般把那张纸片小心收好。这样的场景在船厂里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工人们都说陈总的眼睛比X光机还厉害,什么瑕疵都逃不过他的法眼。
11月初的一天深夜,陈樾正在办公室研究新的舰载直升机起降系统设计,突然听到敲门声。开门一看,是食堂的老王师傅端着一碗热腾腾的饺子站在门外。
"陈总,这都凌晨两点了,您还没吃晚饭呢。"老王师傅把饺子放在桌上,"三鲜馅的,刚出锅。"
陈樾这才发现自己的肚子已经在抗议了。他感激地接过筷子,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老王师傅站在一旁,看着墙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图纸,感叹道:"我在这厂里干了三十年,还是第一次见到像您这么拼命的工程师。"
"不拼命不行啊。"陈樾咽下嘴里的饺子,指着窗外灯火通明的船坞,"咱们落后太多了,得抓紧每一分每一秒。"
老王师傅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临走时又回头说:"陈总,您放心,咱们工人也都憋着一股劲儿呢!谁不想看到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
这句话让陈樾心头一热。是啊,不只是他一个人在奋斗,从设计师到焊工,从工程师到食堂师傅,每个人都在为同一个梦想努力着。
12月5日,052B型的第二艘舰"上沪"号开始铺设龙骨。仪式上,陈樾亲手拧上了第一颗铆钉。当汽锤将铆钉牢牢固定时,现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陈总,按照这个进度,明年咱们就能有四艘新舰服役了!"海军装备部的刘部长兴奋地说。
陈樾笑着点点头,但心里已经在思考下一步的改进方案。他知道,052B型虽然先进,但比起系统知识库里的那些未来战舰,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电子系统和武器系统,还需要进一步升级。
春节前夕,陈樾组织了一次全舰综合演练。在黄海某海域,"大连"号成功进行了实弹射击、导弹拦截、反潜作战等多项测试,所有指标都达到了设计要求。
演练结束后,舰长激动地握住陈樾的手:"陈总,这艘舰太棒了!操作起来特别顺手,火力也猛,简直就是海上移动堡垒!"
陈樾谦虚地笑笑,心里却已经开始构思052C型的设计方案。他站在甲板上,望着远处海天一色的壮丽景象,暗暗发誓:一定要让夏国海军早日走向深蓝,让五星红旗在世界的每一个海域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