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舞着小红旗,哨子吹得"嘟嘟"响。他的制服已经被汗水浸透,贴在背上。当精密仪器落地时,他长舒一口气,钢笔在验收单上签下名字的瞬间,墨水在纸上晕开一小片蓝色。
12月31日的外贸部年终总结会上,老式打字机"咔嗒咔嗒"地工作着,色带已经有些褪色。部长拿起最后一张报表,手指微微发抖:"五亿...零八百万元..."会议室里安静得能听见挂钟的秒针走动声。突然,隔壁办公室爆发出欢呼声,接着是"砰砰"的开香槟声——年轻的科员们提前得到了消息。
此时此刻,在洛杉矶郊区的某个普通家庭里,主妇玛丽正在拆圣诞礼物。她拿起一个印着"Made&bp;&bp;Cha"的电饭煲,内胆在圣诞树彩灯照射下闪着温润的光泽。"亲爱的,"她按下开关,机器发出"滴"的提示音,"这可比咱们的老式锅方便多了!"
而在四九城南锣鼓巷的一个大杂院里,退休工人老张头正摆弄儿子从友谊商店排队买来的鹰酱国收音机。他小心翼翼地转动旋钮,喇叭里先是一阵电流杂音,接着传出字正腔圆的京剧唱段。"这洋玩意儿..."老张头嘟囔着,布满老茧的手指轻轻敲击着胡桃木外壳,"音质还真不赖。"
夜幕降临,太平洋两岸的万家灯火次第亮起。无论是车间里尚未冷却的机器,还是港口待发的货轮,亦或是寻常百姓家中的电饭煲和收音机,都在诉说着这个特殊年代里,那些关于生活、关于希望的故事。历史的车轮,就这样在柴米油盐的日常中,在钢铁与塑料的碰撞声里,悄然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