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子激动得把钢笔都甩飞了,墨水在沙地上溅出蓝色的星星点点。
"别高兴太早,"陈樾拍了拍身边激动得满脸通红的小张,"这才刚开始呢。"他弯腰捡起一块被震落的螺栓,金属表面还残留着余温。远处,地勤人员已经开始准备第二次试验,他们的身影在热浪中微微扭曲。有个老技工正蹲在地上检查轨道,后背的工作服已经被汗水浸透,贴出一片深蓝色的地图。
回到江南厂后,陈樾又遇到了新难题。7月的一个暴雨天,他浑身湿透地冲进车间,头发上的水珠滴在"海红旗-61"导弹的设计图上,晕开了刚画好的电路图。老技师老王赶紧用吸水纸抢救图纸,嘴里嘟囔着:"陈总,您这自带降雨功能啊..."他粗糙的手指捏着吸水纸的边缘,动作轻柔得像在给新生儿擦脸。
"正好!"陈樾却眼睛一亮,"老王你说,咱们能不能给导弹导引头也装个''雨刮器''?"说着在湿漉漉的图纸上画了个滑稽的小刷子,逗得满屋子人都笑了。但谁也没想到,这个玩笑后来真的催生了抗干扰导引头的雏形。雨水顺着陈樾的发梢滴在领口,凉丝丝的,反倒让他混沌的脑子清醒了不少。
9月,第一台舰载弹射器样机在船厂组装完成。陈樾站在钢铁巨兽旁边,显得格外渺小。他伸手抚摸油光发亮的汽缸内壁,冰冷的金属触感让他想起小时候在老家摸过的井沿。工人们正在给关键部件刷最后一道防锈漆,浓重的油漆味混合着海风的咸腥,形成一种奇特的工业化气息。有个老师傅刷漆的动作行云流水,刷毛在金属表面拖出的纹路整齐得像梳过的头发。
"陈总,要不要试试手感?"技术员递来一个用弹射器零件改制的打火机。陈樾按下开关,窜出的火苗足有半尺高,差点燎到眉毛。众人哄笑声中,远处传来海鸥的鸣叫,与船厂的汽笛声交织在一起。打火机外壳上还留着机床加工的痕迹,在阳光下泛着细腻的金属光泽。
夕阳西下时,陈樾独自坐在码头边的缆桩上。生锈的铁桩硌得大腿发疼,他却懒得挪位置。他从兜里掏出个牛皮纸信封,里面装着这半年来所有的故障记录。纸张已经起了毛边,有些地方还被机油浸得半透明。他一张张翻看着,突然发现某页背面有自己无意识中画的小漫画——一个火柴人正骑着蒸汽弹射器飞向月亮。陈樾忍不住笑出声,惊飞了停在附近的一群麻雀。那些小鸟扑棱棱飞向晚霞,翅膀边缘被染成了金红色。
远处的海平面上,航母的轮廓在暮色中若隐若现。甲板上,工人们正在安装最后一组弹射轨道,焊枪的火花像节日的烟花般此起彼伏。陈樾摸出那枚被磨得发亮的五分硬币,轻轻一弹,硬币在空中划出银色的弧线,落进大海时甚至没激起什么水花。海风送来食堂炖菜的香气,混着海水特有的咸腥,莫名让人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