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得意的眼神。
她点了一出《落金枝》。
《落金枝》里讲的是前朝一个公主,仗着帝后独宠,横行霸道,娇蛮无礼,最后被众人厌弃,和亲塞北后客死异乡的故事。
安宁知道,宣宁是在嘲讽她。
成菊也看出两姐妹之间的暗流涌动,她在身后低声提醒安宁,切莫动怒。
安宁收回目光,撅了撅粉唇,高声道:“本殿下也要点戏!”
瞬间所有人朝她看过来,安宁挺了挺腰杆。
拿着戏折子的仆从顿住,看向霍夫人,等着霍夫人发话。
霍夫人笑道:“殿下要点戏自然可以,还不快去。”,后半句是对仆从说的。
仆从急匆匆走到安宁面前停下。
安宁拿过戏折子翻了翻,指着戏折子上的《换太子》。
“这个有趣,本殿下点这个。”
仆从道:“好的殿下,奴婢记下了。”
宣宁听到安宁点了《换太子》后,脸色微变。
《换太子》这场戏讲也是以前朝一件事为原型,相传前朝赵仁宗的李妃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皇子,刘妃担心这个皇子成为太子威胁自己的地位,于是趁着李妃产后虚弱,命人用一只剥了皮的狸猫换走了皇子。
赵仁宗看到李妃诞下“怪物”,怒不可遏,以为不详,继而下令将李妃打入冷宫。
后来刘妃也生了一个儿子,并凭借这个儿子被立为皇后。
谁知就在封后大典那天,李妃携被换走的皇子归来,指破刘妃所有的阴谋诡计,最终刘妃被处斩,李妃成为皇后,皇子也被立为太子。
刘妃筹谋半生,谁知最后还是落了个一场空,令人唏嘘。
这个故事似乎也暗藏隐喻。
难道她知道些什么?
宣宁透过戏台子上五彩斑斓纷飞的衣袖,注视对面的少女。
而少女却始终未再看她,只专心听戏。
三场戏落幕,已过去半个时辰,天色渐渐暗下来,廊下亮起灼灼明灯,寿宴上的瓜果被撤下,换上了美酒佳酿和各式菜肴。
戏台子上伶人们撤下去,在一曲歌舞表演过后再次上了台。
这次他们洗去了脸上的粉黛,素着一张脸,仅凭一把折扇掩住面颊,“哗”得一声再收扇,伶人的脸已经大变了样,变成了是一张张花容月貌的脸,有的红妆艳裹,有的略施粉黛,个个看下来都令人移不开眼。
伶人们再次以扇掩面,收扇过后,脸又换了一张,跟之前完全不同,但依旧活色生香。
多来几回,没人记得他们原先长什么样。
这场表演,名为《百媚生》。
每换一张脸,都引得众宾客拍手叫好。
场面很热闹,霍夫人看着心花怒放,她问仆从:“这些伶人是谁找来的?太用心了。”
仆从奉承道:“回夫人的话,是二公子。”
霍夫人笑道:“这小子,平日里正事不干,做起这些事来倒是别出心裁。”
宣宁那头,在《百媚生》开始时,霍嘉悟献宝似的对宣宁说:“宣宁妹妹,这场戏很妙!”
宣宁问:“怎么个妙法呢?”
“你看了就知道了。”
等看到伶人们绝妙的换脸,宣宁也不住张大嘴巴,惊叹道:“真的太妙了,怎么如此严丝合缝,不露破绽。”
霍嘉悟欣喜道:“是吧是吧,我说了很妙的。宣宁妹妹,这些人是我特意找来的,只为给你看,若是你今日不来,我还不让他们演了呢。”
宣宁捂嘴笑了笑:“谢谢你嘉悟哥哥,你对我真好。”
忽然她眉头一蹙,担心地问:“可是你对我这般好,安宁姐姐又会不高兴了。嘉悟哥哥,你以后还是别对宣宁这么好。”
霍嘉悟冷哼一声:“她不高兴就不高兴,关我何事?我对谁好,还用看谁的脸色不成?宣宁妹妹,你不用太多顾虑,我只想对你好。”
宣宁感动地看着他。
霍嘉悟心里正美着,曹咏恩突然开口,冷道:“三流戏法。”
霍嘉悟立即回怼:“你就是嫉妒宣宁妹妹跟我好。”
曹咏恩不再搭理他。
霍嘉悟在宣宁身边忙前忙后,又是倒茶,又是盛汤。
偶尔他也会不由自主地抬起头来,去看对面的少女,在看到少女的身影时,他却又一脸嫌恶地收回目光,在心里骂一句“刁蛮”,真真比不上宣宁妹妹一点儿。
但他心里始终有一处惴惴的,似乎有什么即将坍塌坠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