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初夏用刚“赚”来的五块钱,豪气地买了十斤排骨(0.5元/斤)准备晚上请客。
五花肉0.8元/斤买了10斤,鱼0.2元/斤买了3条4斤重的鲤鱼,豆油0.7元/斤买10斤,酱油0.5元/斤买10斤,醋0.6元/斤买5斤,额外花了0.9元买三个瓶子装。
调料也买了5块钱的,大料、桂皮、花椒。
林初夏的背篓彻底塞爆,只能往孟晓晴的背篓里匀了些东西。
采购完毕,四人已是饥肠辘辘。
把三辆自行车锁好停在国营饭店门口,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方便看车)。
林初夏留下看东西,其他三人去买饭。
不一会儿,热腾腾的白菜猪肉馅水饺端了上来。
不知大厨用了什么秘方,香气扑鼻,吃得四人肚皮滚圆,几乎想就地躺下。
吃饱喝足,开始商量怎么回去。
三辆车,四个人,四个大背篓。
最后决定林初夏和孟晓晴骑孟晓晴的车,她俩换着骑。
顾云潇和邹城各骑一辆,每人负责驮两个背篓。
愉快的决定后四人出发回知青点,骑了将近一个小时才到镇上。
林初夏坐在孟晓晴后座喊停:“等等!我还得去趟邮局!”
四人又拐去邮局,林初夏取了一个家里寄来的大包裹,还有一张汇款单。
孟晓晴也取了一个汇款单,数额却让她脸色瞬间煞白——2400元!
没有只言片语,父母突然汇来如此巨款,绝非吉兆。
她强忍着不安,开了个存折,把钱全部存了进去,只留五十元应急。
再次上路,换林初夏蹬车,孟晓晴抱着她的大包裹坐在后座。
骑了二十多分钟,终于回到了二道沟大队知青点。
崭新的三辆自行车自然引起了轰动,村民们议论纷纷。
四人无心炫耀,只想赶紧卸下满身疲惫和沉重的背篓。
林初夏正吃力地往屋里搬东西,眼角余光瞥见顾云潇把脸色不太好的孟晓晴叫到了一旁僻静处。
她心中了然,想必是顾云潇今天也收到了家里的信,情况恐怕不妙。
林初夏默默叹了口气,只能希望孟晓晴的父母能平安渡过难关。
看着孟晓晴单薄的背影,林初夏对她的观感有些复杂。
这个姑娘,初来时带着明显的公主病、恋爱脑、小绿茶属性,被繁重的农活狠狠教育后,懒散和攀比心倒是收敛了不少。
虽然骨子里可能还残留点大小姐脾气和小绿茶属性,但为人还算仗义。
至少她肯出钱,为那个刚认识几天关系还不太好的徐莹置办了一口薄棺。
人无完人吧。
林初夏摇摇头,抱着死沉的包裹和食材,推开了知青点的屋门。
回到知青点林初夏先把东西安置好,把排骨放进盆里泡水留着晚上吃。
又拿了两块鸡蛋糕去何队长家把鸡蛋取回来,一筐里有42个鸡蛋5分钱一个,一共给刘婶子2元,另外那一毛钱刘婶子说啥也不要。
林初夏没强求,有来有往的感情才能长久。
回来后见孟晓晴眼眶红红的,林初夏小心翼翼的问了一句:“顾知青欺负你了?”
孟晓晴吸了吸鼻涕摇头:“没有,和他没关系。”
林初夏不敢再问了,孟晓晴也没有再多说什么。
毕竟是家事,孟晓晴父母受到了冲击已经被下放到西北农场改造去了。
孟晓晴因为下乡躲过了一劫,但再见父母就难了。
她骤然失去了所有依靠,未来只能依靠自己了。
下午知青点里所有人都背着背篓推着他们唯一的板车去后山小树林捡柴火。
在后山遇到许多婶子大娘,有些是来捡柴火的,有些是结伴去林子里找山货的。
10月份山里的榛子、松子、板栗、果子陆续成熟,林初夏也很想去。
“陈知青,我们可以去山里捡山货吗?”
在一旁弯腰搂柴禾的陈东头都没抬的回道:“可以去是可以去,但我们不清楚这些东西的位置,村里人也不爱带我们去。”
林初夏叹气,是啊就那么点东西谁乐意分给别人呢。
赵红艳在旁边附和:“我刚来那年也想跟着去,但一进林子里大队里的人就不允许我跟着了,我怕走丢就没敢去。”
李书华看了一眼在一旁一言不发的林峰说:“林知青,你应该去过林子里吧?能带我们一起去吗?”
林峰:“不能,我没去过。”
李书华不乐意了:“你这人怎么这么自私?我都看到你去林子里好几回了!”
林峰不再多言,转身离去。
李书华刚想再说点什么被陈东打断了:“没去过就没去过吧,反正那些山货的位置都被大队里的人占了,咱们要是去免不了又起冲突。”
林初夏叹气,可惜当时她没给自己用功德币买个增强体质和体术精通,要不然她可以凭着爆表的武力值自己去山上转转,表演个徒手撕野猪石子打野鸡的戏码。
现在她只能靠小栗子不定时的投喂解解馋。
小栗子也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