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春思》
小院风轻燕影双,梨花落尽柳丝长。东君不解离人苦,犹自殷勤送暗香。
思往事,惜流光,几回梦里见君郎。觉来唯有无情月,冷照空阶夜未央。
诗曰:
江湖风云起,英雄聚梁山。
对映山中险,明峻展威严。
昔日豪情在,今朝义气绵。
子琛来相投,旧情暖心田。
话说大辽国东南地界,有个唤作松山县的去处,古时称作大定府。端的是一块肥田沃土,四下有九股活水环绕。自古便是各部落龙争虎斗的所在,刀枪不住厮并。县治下有个弘吉剌部,原是蒙古部落分出来的支派。只因那蒙古、契丹、女真、党项四族人马,终日价厮杀不休,这伙人吃不过那刀兵之苦,只得收拾细软,拖家带口迁到此间避难。也有那胆小的,径自投奔中原去了。
真个是:
烽烟滚滚蔽胡天,百姓惶惶各散迁。
若非乱世刀兵苦,谁肯离乡别祖先?
话说那弘吉刺部,端的是一处虎狼之穴,内里子弟尽是些豺狼性子,个个心怀鬼胎,争权夺利。平日里兄弟阋墙,刀兵相见,只为那汗位一把交椅。虽自家里日日火并,却似那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部中精壮马军尚有万千之众。邻近部落虽常来撩拨,却似蝇拂狮面,竟无一个能吞得下这块硬骨头。
真个是:
内斗犹如饿虎争,外敌难撼铁桶城。
刀光剑影寻常事,谁人敢小觑此营?
却说辽国大安元年,弘吉剌部中忽地跳出一条好汉,姓张名唤伊德尔。此人生得面如噀血,目射金光,虎躯熊脊,膂力绝伦。自幼好习弓马,能开三石硬弓,箭发连珠,百步穿杨。随父征战时,常匹马单刀,直透重围,杀得血染征袍透甲红,千军万马避雕鞍。伊德尔暗忖道:“大丈夫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岂可碌碌老死毡帐之下?”及至大安三年,其父染疾而亡,这伊德尔便整点部众,施恩布威。若有不服的,先以情理晓谕,再以刀剑相加。不过半年时光,竟把个散沙也似的部落,整顿得铁桶般坚固。部中老少见他如此豪杰,尽数拜服,共推为大汗。自此弘吉剌部上下一心,牛羊遍野,弓刀耀日,气象焕然一新。
不料上京辽主闻得弘吉剌部日渐强盛,聚集文武商议道:“此部久在北疆,今骤得强主,恐生肘腋之患。”遂颁下敕令,点起五万人马,浩浩荡荡杀奔草原来,张伊德尔闻报,召集部众商议道:“俺们虽弓马熟娴,终是草野之众。若与朝廷硬拼时,纵然不惧,只怕刀兵过后,苦了部落百姓。”思量再三,乃命宰杀牛羊,备下贡礼,亲自迎出三十里外,辽主见伊德尔身躯凛凛,言语慷慨,又见部落归顺诚意,倒转怒为喜道:“卿真识时务之俊杰也!”遂颁下恩旨,封伊德尔为大定府兵马指挥使,赐金带一条,雕弓一副,令统率北疆三部军马。伊德尔谢恩已毕,自此便在辽朝为将。
且说大宋元祐五年间,张伊德尔之妻生下一子。这孩儿降世时,满室异香,红光罩体。及至三朝洗儿,但见面如紫玉,目射寒星,啼声若雷。取名子琛,表字文瑾。谁知这子琛自幼不读诗书,专好使枪弄棒。七岁便能攀檐走壁,十岁已开得硬弓。终日里打熬气力,演习武艺。年至二十八岁,生得八尺长短身材,面如紫玉,目若朗星,虎体狼腰,声若洪钟。更有一件惊人处:能使一条六十三斤白银点钢矛,舞动时寒光凛凛,似千条银蛇乱窜,端的是水泼不进。这子琛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尤善骑射,能百步外射穿柳叶。因慕汉末南阳侯伍云召之勇,自取诨号“胜云召”,立志要超越古人。
有诗赞子琛曰:
面如紫玉少年郎,眸似寒星映天光。
胯下龙驹驰万里,掌中蛇矛疾如霜。
英姿飒沓惊霸王,剑啸敌营尽惶惶。
坐镇梁山副魁首,恰似云召再世彰。
有小诗赞曰:
紫玉面少年,星辰眼炯炯。
千里驹疾驰,银蛇矛如龙。
霸王雄姿显,剑出鬼神惊。
梁山二寨主,子琛名声宏。
又有诗赞曰:
玉面少年郎,星辰眼明亮。
千里驹蹄疾,蛇矛闪电强。
英姿霸王范,宝剑寒敌胆,
子琛居高位,云召再辉煌。
且说这张子琛少年时节,最好驰马试箭,常引三五伴当,出部落外射猎为乐。一日,正纵马逐猎之际,忽见邻部有一女子,姓刘名唤梦瑶,原是居留辽地的汉人后裔。这女生得如何?但见:杏眼澄澈,桃腮含晕,肤若凝脂,顾盼间自有风流态度。微微一笑时,恰似春风吹绽三月桃花,端的是明艳照人。更兼一手好针线,绣出的花鸟虫鱼无不栩栩如生,部落里老幼见了,皆称奇道绝,因此上都唤她做“桃花女”。
有诗赞刘梦瑶曰:
眉梢眼角藏英气,容貌声音显温柔。
本是草原英雄女,大家闺秀样样精。
若非佞党从中撺,万里随夫为寻亲。
如此贤良何处寻,温文尔雅刘梦瑶。
有小诗赞曰:
眉眼含英气,温柔声婉转。
草原英雄女,闺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