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池小说 > 其他类型 > 华娱:屁股坐正了吗?你就当导演 > 第9章 曹忠:做一只鹰,不好吗?

第9章 曹忠:做一只鹰,不好吗?(1 / 2)

韩三品不得不承认。

他被曹忠震到了。

这个年轻人这番话,是他思考过,但是在目前这些电影人耳中,完全没听到过的角度。

为什么?

对华夏市场没信心!

他们都摸不清,为什么华夏的老百姓,不喜欢看电影。

如果不在国外寻求一些回本,那么在国内,电影发展战略就无法成行。

本都收不回来。

这也就是为什么,目前的华夏电影圈当中,所有人都在冲奥斯卡,冲欧洲三大,版权费用,这都是钱财。

钱是固定的。

不会凭空出现,也不会凭空消失。

赚不了老百姓的消费,也赚不了老外的钱,当然就难以为继。

他支持几个大导冲他的大片战略。

就是为了吸引更多观众,进入电影院。

因为电影口碑导致出了个宁浩。

已经让他欣喜。

中影因为《疯狂的石头》赚了九百多个,他此前就已经给宁浩说过了,会再追加二百万,支持宁浩的新电影。

表示对宁浩的支持。

但今天,他没想到王红卫给他带来了一个新的年轻人。

而且这个年轻人很善于抓他的心理。

“要让观众进入影院里,要满足观众的精神需求,还要让观众有所思考。”

这三句话,让他心中一动。

只是一瞬间,他就决定听曹忠把话说完,也决定把剧本看完。

曹忠若是知道,高低得说一句:三句话,让一个男人为我预留一个小时。

总而言之,这几句话,像一只猫,挠中了他的心。

他上任的最主要目的,是挽救华夏电影。

多年前,华夏电影行业持续低迷数年,市场半死不活。

再到近几年,商业片开始出现,华夏电影向好发展,但好的不全面,不具体,不迅速。

但是华夏电影这十几年,一直都是在过河。

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

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

而这桥,这船是什么,韩三品一直在摸索。

在最穷,最没钱,统购统销消失的时候,他摸出了主旋律电影,《孔繁森》,赚麻了。

其后,他依靠冯晓刚,摸出了商业片的一点脉。

结果转头就被陈凯哥的《荆轲刺秦王》活埋了,还顺带把华艺的王家兄弟带进了沟里。

之后因为《卧虎藏龙》,他摸出了大片战略。

《英雄》给了他信心,但现在看,这条道路,前途不明,途中存在波折。

因为《疯狂的石头》,他又准备两条腿走路,中小成本商业片也需要尝试。

今年投资星辉的导演,以及现在还没发下来的政策——青年导演资助计划五十万元,以及将中小成本影片作为2007年的重要发展任务,开拓类型化,多样化创作。

都是这个新的破局点。

简单点来说,韩三品的唯一目的,就是不要让进口大片彻底玩死华夏电影。

简单来说,保持一个度。

抗住进口大片的数量,顺带着发展华夏电影,达成某种平衡。

只要能让观众进入影院,甭管黑猫白猫,都是好猫。

而这,需要华夏电影自己争口气。

这口气,曹忠到底有没有,韩三品不知道。

但是他听出来了,曹忠口气不小。

……

目光放在剧本的名字上,韩三品不置可否。

翻开剧本,韩三品看到故事背景,瞳孔一缩。

这类型剧本,目前在电影局总共有五六个。

很麻烦。

该拍。

但是拍多了,不好。

容易上升。

韩三品也终于意识到,曹忠为什么刚才要说《辛德勒的名单》这件事情了。

一下子,他想到了鲁川。

鲁川的剧本也给他看过,但是没敢说过这些大话。

他抬起头看了曹忠一眼,没说话,而是继续低头看剧本。

一开始看的时候,韩三品还抄起茶杯,喝一口茶。

等到沉浸进去之后,茶都不喝了。

鲁川那部电影的剧本,他看过。

群像拼贴,纪录片式,鲁川和他解说的时候,还说要把那部电影拍成黑白片。

剧本内容主线很跳跃,生硬。

更像是一种电影艺术实验。

而《南京照相馆》完全不同,节奏很快,开篇引入主角,表明地点,而后军队内讧,表明背景。

而后便开始进入了快节奏叙事,让照相馆当中的这批人,都成为南京城内悲惨故事的客观代入视角,同时,这群身份各异的人,也逐渐达成了同一目标,将照片作为罪证,送出南京城。

全篇没有任何美化倭寇,没有任何一个有良知的日本人。

他们只有伪善,

只有丑恶嘴脸,

只有揭下面具之后,礼义仁智信背后的青面獠牙。

一直到绝大多数人死亡。

一直到唯二幸存者,拍下快门,记录下最终胜利。

最新小说: 小撩精太黏人,被偏执校草亲哭 中国异闻录:风水师手记 空空十年 人在箱庭,是纯血龙种 霍总,太太想跟你离婚很久了 侍女千千岁 穿成乱世寡嫂,靠空间南迁搞基建 二嫁许深宫,清冷陛下陷细腰 侯门庶子 八零:换嫁小渔村,我成全家团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