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大宝,他就是小宝!
我也不能告诉你我是真的很讨厌赵匡胤,因为历史上不到十个月后,他就会欺我孤儿寡母,抢我皇位!
而你担心的问题,我又何尝不知?
不然我早就直接以母后托梦的形式告诉老爹郭荣,说他赵匡胤野心太大,一旦有变,将来必会夺权篡国,必须尽早除掉!
唉!
本王只能先忽悠忽悠你们了……
收敛心神,他大声道:
“本王之所以提拔王杲,是因为他与你们不同,不会只凭借传闻或者表象便人云亦云!”
“他有他自己的原则……”
——————————————
说明:
1、《宋史?王杲传》记载,“咸平五年,出为亳州永城县都监。被召,将入见,以疾亟弗果。卒,年六十四”。
据此推算,王杲生于939年,显德六年(959年)时,他正好二十岁。
2、也是据《宋史?王杲传》记载,王杲在后周显德年间(954-960年)应募为卒,隶属先锋部队,随周世宗柴荣北伐收复三关,此时他仅是普通士兵,尚未崭露头角。
但在赵匡胤建立宋朝建后,参与征讨泽潞、平定扬州等战役,逐步升任散指挥使、马军副都军头。
《崇祯历城县志》、《济南传》等地方志也有相关记载。
3、关于斩首万级,《宋史?王杲传》原文记载“李顺乱,与尹元并为西川招安使,败贼,斩首万级,以功真拜唐州刺史。”
4、王杲此人清廉自持、治军有能,史载其“监河北,有能声”,且作战勇猛,是典型的“以功立身”型武将。
唯一记载的过错是因“转饷河西失期”被贬,属于履职失误,但未涉及品德或能力上的重大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