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感觉,不是所有人都能懂的感觉……
可大厅内,却再次陷入了一片寂静。
郭宗训皱了皱眉,突然起身,大喊道:“收复故土、还我河山……”
见状,韩通、曹彬等人连忙大喊“收复故土、还我河山……”
其余人这才像是被从思绪中拉了出来,齐声喊道:“收复故土、还我河山……”
郭荣皱了皱眉,郭宗训也皱了皱眉!
父子眼中都不由地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寒光……
人群中,赵匡义却不由地暗自冷笑:
果然!
赵普果然没料错,这些人应该都不想继续北伐!
如此说来,这步棋虽然冒险,但终究是走对了……
片刻后,郭荣像是没看到众人反应一般,再次落座,沉吟了片刻,又大笑道:
“各位,朕今夜设此宴,除了向各位表明朕的决心,自然还是要论功行赏的!”
“此次三州收复,朕以为,首功当是韩通韩将军!”
“若不是他兵不血刃,连克益津关、瓦桥关,也不会这么顺利地让瀛州、莫州开城投降!”
“韩通何在?”
“末将在!”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韩通昂首挺胸,大步而出,双手竟像是故意炫耀一般,扶在自己的腰带上!
等等!
那腰带……
见到这一幕,郭宗训的脸上逐渐浮现出微笑:
韩通啊韩通,不愧是本王的腰胆!
他知道,韩通故意在这种场合亮出腰带,这就是在向自己明志……
对韩通的封赏,其实两天前就拟旨了,但今日乃正式封赏!
然而,几家欢喜几家愁!
见到这一幕,人群后方的赵匡义气得手抖开始都抖起来了!
这些功劳,本该是我家兄长的!
他极力压制着内心的不甘与愤怒,兀自喝了一口酒:
这什么酒?
如此酸,是人喝的吗?
接下来,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郭荣封赏的第二个人,竟然会是殿前都点检张永德!
在郭荣的说明下,众人这才得知,张永德竟然在纳降瀛、莫两州时,做了那么多事:
查抄契丹人,张贴官府文书宣布由朝廷出资兴修水利、巩固城防……
最妙的是在两州城门处立‘复土碑’,碑上写‘儿皇帝石敬瑭割地之耻,大周显德皇帝故土复之’!
这简直就是神来之笔!
众人看向张永德的目光,竟与以前都有些不一样了:
我等怎不知张点检竟然还有此等智谋?
而张永德也很清晰地感受到了这点变化!
在领完封赏后,他深深看了一眼郭宗训,眸子里满是感激……
可没人注意到,人群中的赵匡义只觉得酒水更酸了!
他咬牙切齿地偷偷瞥了眼郭宗训,又不甘地看向他那个始终面无表情的兄长赵匡胤。
脑海中再次浮现出当日郭宗训与他兄长抢纳降一事的画面……
若不是郭宗训,这些功劳原本全都是兄长的!
全都是!
可更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
在封赏完所有武将文臣,包括曹彬与三位宰相后,郭荣突然大声道:
“郭宗训何在!”
众人的目光瞬间齐刷刷地看向郭荣身旁的梁王郭宗训!
只见郭宗训先是愣了几秒,随后离开郭荣身边,来到他面前跪下。
“孩儿在!”
说实在的,他也有点懵!
老爹明明都知道自己是故意想扶持韩通、曹彬等心腹,封赏完他们就行了呗!
怎么还有自己的事?
殊不知,除了极少的一部分人外,在场的绝大多数人此刻都有些不解:
什么情况?
难道还要封赏梁王?
这梁王虽然是神童,但此次北伐他又未曾立功,顶多就是当初他把曹彬的建议告诉了陛下。
这种论功行赏的场合,陛下不至于如此徇私吧?
韩通、曹彬还有三位宰相虽然都知道梁王的本事,也知道他的功劳有多大,但他们都想不通,郭宗训这都已经是梁王了,陛下还要如何封赏?
就连赵匡胤也皱了皱眉,眼里闪过一丝不解。
赵匡义就更别提了,眼里没有不解,只有不甘、不忿、不爽……
此时,只见郭荣扫视了一眼众人,随即大声说道:
“朕提兵北上,三州复归,今宴庆功,更有国本大事告诸卿!”
国本大事?
人群中,三位宰相以及赵匡胤等人都不由地愣了愣,似乎隐隐觉察到了什么。
就连郭宗训此刻也似乎明白了什么,整个人竟陷入了一种奇怪的状态……
果然!
郭荣继续大声说道:“宗祧需固,储贰当立!”
“皇子宗训,随朕出征,冲龄显异,诵《尚书》明‘民本’,论兵事陈‘安边’。”
“七岁参政,创内阁厘冗务,识人才、献奇策!”
“‘神童’之誉,非虚言也,其仁孝明敏,临事有断,实乃社稷之基。”
“今昭告天